2025-09-17

市民政局构建“以审促管、以管促效”慈善监管新模式

“阳光审计”护航“阳光慈善”

邵阳日报讯(记者 贺旭艳 通讯员 卿笃葵)今年8月,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对全市25家公益慈善组织和5家教育基金会开展专项财务审计,在公益慈善领域形成有力震慑,有效提升了行业公信力。

此次审计查处5家非法社会组织,共发现问题140个,其中党建弱化问题18个、内部治理混乱问题118个、非法开展公开募捐2起、基金会兼职工作人员违规领取报酬2起。约谈慈善组织7个,下发整改函5份,责令5家教育基金会停止活动,提交问题线索5条。

以专业化审计破解监管难题。为提升审计质量,我市安排专项审计资金20万元,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独立审计”模式,通过竞争性磋商选定具备审计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程中,第三方机构严格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公益慈善领域专项整治的有关要求,重点审查善款使用、捐赠款物管理、公益项目执行等核心环节。如针对新邵感恩圆梦基金会长期挂账的应收款问题,审计组通过追溯原始凭证、函证往来单位,最终厘清资金流向并提出整改建议。

以精准化施策提升监管效能。针对公益慈善组织类型多、资金规模差异大的特点,审计工作采用“分类施策、穿透核查”方法,确保审计无死角。对全市慈善组织开展全流程审计,链条式核查募捐到结项环节;对14个社会服务机构聚焦关键环节,检查管理费用占比等问题。审计过程中,同步建立“问题线索快速移送”机制,对发现的轻微违规问题,当场反馈并督促整改;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活动、非法公开募捐和违规领取报酬等严重违法线索,第一时间移交市纪检监察部门处置。

以审促改构建长效监管体系。专项审计不仅注重“查问题”,更着力“建机制”。市民政局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通过“周调度、月评议”督促整改,目前整改完成率达85%,推动14家组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8家组织及时公开资金使用信息。同时,着力构建协同监管格局,推动审计结果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信用等级评估挂钩,形成“审计—整改—监管—评估”的全链条治理模式。

我市通过此次专项审计,不仅纠正了具体问题,更构建起“以审促管、以管促效”的慈善监管新模式。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提升审计效能,扩大审计覆盖面,以“阳光审计”护航“阳光慈善”,为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