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李先生独居于邵阳乡村,平日最大的慰藉就是和女儿视频通话。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热,在几天内令他陷入意识混沌——他不再认识推门进来的女儿,出现胡言乱语、肢体抽搐甚至昏迷,仿佛陷入一场无法醒来的噩梦。
起初,这场病看似只是普通感冒。李先生出现发热、畏寒、乏力,体温升至38℃,在当地诊所输液两日仍不见好转。更让人警觉的是,家人通过视频发现他言行异常,从反应迟钝、言语混乱,逐渐出现幻觉和猜疑,到最后连最亲近的女儿也认不出来了。
病情急剧恶化。李先生辗转多家医院,曾被诊断为“精神障碍”或“病毒性脑炎”,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当他陷入昏迷、频繁全身抽搐、生命垂危时,被紧急转入市中心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
医疗团队敏锐地意识到,这并非普通脑炎。蒋开源、邹永彪、刘世平、罗超和张秀娟等专家根据患者高热、精神行为异常、癫痫持续状态和意识障碍等表现,高度怀疑是自身免疫性脑炎——一种因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大脑导致的严重疾病。随后的脑脊液检测结果证实了诊断:患者血与脑脊液中的抗GABABR抗体均呈阳性,这些“叛变”的抗体正是导致神经功能严重受损的元凶。
一场多学科联合的“大脑保卫战”迅速展开。神经重症团队与神经内科、精神科、康复科、呼吸科、营养科、临床药学科等多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一方面通过免疫调节治疗快速清除致病抗体;另一方面综合运用呼吸机支持、抗癫痫、多模态神经功能监测、感染防控与营养干预等重症支持手段,为患者筑牢生命防线。
治疗并非一帆风顺。长达一周的时间里,李先生仍处于昏迷状态,亲人的呼唤似乎得不到回应。但医疗团队没有放弃,家属也始终信任。终于在一个清晨,他睁开了眼睛。
随着体温恢复正常、成功脱离呼吸机,李先生逐渐能认出女儿、叫出名字,并可在搀扶下行走。希望的曙光重新照进这个几近绝望的家庭。
住院二十日后,李先生病情显著好转并顺利出院。一个月后随访,他已可实现生活自理,能独自做饭、洗衣、行走,还能通过手机与医生视频通话,脸上重现往日笑容。
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蒋开源提醒,自身免疫性脑炎虽属罕见,但并非无迹可寻。“如果青少年或成年人突然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认知障碍、言语减少、抽搐发作等症状,需警惕这不是‘发疯’,而是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他表示,“越早识别、越早干预,患者重返正常生活的希望就越大。”
这场生命奇迹的背后,是现代医学多学科协作的胜利,更是对生命不放弃、不认命的坚定信念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