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拍下的邵阳城区。 邵阳日报记者 申兴刚 摄
开栏的话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全面反映各地各部门锚定“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干字当头、攻坚克难,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生动实践,即日起,本报推出“奋勇争先 决战决胜十四五”专栏。
山河激荡,非凡五年。
在时光的表盘上,总有一些重要时刻,让我们在回望中心潮澎湃、心怀梦想、砥砺前行。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为湖南擘画了“三高四新”的美好蓝图,给全省上下奋进新征程以强大思想指引和科学行动指南。
五年来,邵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昂首阔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邵阳开好局、起好步。
创新引领 产业攀高向新
金秋时节,邵阳维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迎来生产高峰,一派繁忙景象。
从国家“三线建设”的液压件厂,成长为上市企业“邵阳液压”。名字更迭的背后,是邵阳传统产业的发展跃迁。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这五年,邵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聚焦转型升级,支持引导传统企业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全市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产业集群9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8个;维克液压、广信科技先后上市,一批传统企业“老树发新芽”。
突出智能制造,深入实施“智赋万企”等行动,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累计“上云”企业42332家、“上平台”企业3536家,三一专汽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湘中制药、湘窖酒业获批国家绿色工厂。
抢滩数字经济,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力抢占发展新赛道。湘窖酒业、醇龙箱包成功入选工信部“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湖南云港数据、彩虹特种玻璃等入选全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
坚持创新引领,建成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湖南首个分中心、邵阳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等科创服务平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8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9家,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邵阳滚动实施“十大标志性工程”,初步打造7大重点产业链群,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邵东打火机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型显示产业异军突起,特色轻工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
改革创新 激发澎湃动能
今年年初,省发改委发布《关于2024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表现优秀地区的通报》,邵阳位列市州第三,成功实现“三年三级跳”。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是邵阳以改革之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拓展改革广度、掘进改革深度、提升改革温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活力。
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推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支持企业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一批新型科研机构加快建设;
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设立全省首个市级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四方联动”模式在全省推介;
在营商环境改革方面,建强用好营商环境“110”平台,创新开展“企业家接待日”活动,推出“政法巡回服务专家团”,去年底,邵阳市场主体突破55万户、四年净增近20万户。
同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收官,“放管服”、财税金融、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持续深化,标准村卫生室新医改模式等多项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深居内陆,山海相隔,曾是不少邵阳人的“意难平”。
这五年,邵阳发挥百万邵商资源优势,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成功获批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联动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功能聚集区、湖南对接东盟特色产业集聚区,相继开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接续班列、湘粤非铁海联运邵阳接续班列、邵阳—盐田港铁海联运班列,创新推行湘粤港“跨境一锁”模式,邵阳经贸“朋友圈”拓展至186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邵阳对非出口居全省第二。
区域共进 城乡融合发展
地处高寒山区的新邵县坪上镇小河村,如今走出一条“春采茶、夏避暑、秋摘果、冬养生”的四季旅游致富路,成为游客休闲打卡的好去处。
吃上“生态饭”,过上好日子,这里的村民说“不比城里差”。
曾经一度,地区差异、城乡差别带来了发展的不均衡。
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下好协调发展这盘棋。
五年来,我市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统筹优化空间和生产力布局,加速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着力建设宜居宜业的大美邵阳。
协同发展,交通为先。我市抢抓战略机遇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通“大动脉”、点燃“强引擎”。白新高速、永新高速建成通车,邵阳火车站新站房投入使用,邵阳高铁可直达全国近百座大中城市,促成“人间烟火”与“诗和远方”的双向奔赴。
产业,是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抢抓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以邵阳经开区为龙头推进“五好”园区建设,打造湘中湘西南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工业带。实施县域经济发展“七大提升行动”,推动东部城市群、西部生态圈协同共进。邵东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隆回、新邵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南山国家公园入选国家公园候选区,绥宁创成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协调发展,重在“全面”。既要城市建设,也要乡村振兴。
五年来,我市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协调,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
我市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见缝插绿”建好城市公园,城市品质功能全面提升。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传承城市文脉,播撒文明火种,林生丽、侯长亮等典型模范不断涌现,一群人带动一座城,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圆了全市人民多年的夙愿。
民生为本 绘就幸福底色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五年来,邵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坚持就业优先,加大稳就业促增收力度,不断扩大岗位供给,稳步增加居民收入。2022年以来,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3年居全省前三。
办人民满意教育,邵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市十七中等建成投用,普通高中“大班额”全面消除,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邵阳“双减”经验被教育部推介。
推进健康邵阳行动,医疗卫生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一村一合格村医”全面实现,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突出生态问题整改,生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新突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深耕市域之治,社会治理创新初见成效,跻身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文旅事业大放光彩。四届旅发大会激活文旅融合“一池春水”,城步苗乡“巫江夜游”火爆出圈,“侨心杯”全国少年足球邀请赛、中国桨板超级联赛等国家级体育赛事落户邵阳;非遗传承、文物保护出新出彩,邵阳布袋戏从一个人的舞台剧变成千万人的心头好,宝庆烙画、宝庆竹刻在多个国家展出;文化下乡、文化惠民有声有色,群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五年来,邵阳坚持把七成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把群众的期盼变成现实,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
“十四五”征途,邵阳在转型路上留下披荆斩棘的足迹。站在新的起点上,邵阳儿女将以更加豪迈的姿态、更加昂扬的斗志,劈波斩浪、奋勇争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