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入秋,但夜晚室外依旧带着几分闷热。不过,房间里还算凉爽。此刻,我正在书房里,读赵大明。
赵大明是我的文学好友,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双清区作家协会主席。我们还是同事,前后共事了二十余年。因共同的文学爱好,我们常常在闲暇时驱车前往双清公园,登上凉亭,对饮赏景,谈文学,论人生。
可以说,我对赵大明的了解颇深。在我的书柜里,就摆放着他赠送的十余本著作:《青山庙的选举》《铭记在人们心中的故事》《崛起在邵水河畔》《墨香文学路》《云游散文集》……可谓琳琅满目。
记得一年八月的最后一个晚上,我和赵大明夜里到双清公园凉亭小坐。那时,清爽宜人,亭外万家灯火,亭下水波粼粼。良辰美景之中,我们举杯对饮,耳畔似乎回响着“云带钟声穿亭去,月移塔影过江来”的古韵诗意,真是惬意非常。
我望着对面的赵大明,忽然生出要为他写点什么的冲动。此时的他,在我眼中,不再仅仅是朋友,而是一部厚重的书,里面记载了一个个值得推崇的励志故事。
我与赵大明相识于2003年。当时,他在区宣传部担任负责新闻宣传的副部长。那时区里尚未成立文联,文学艺术事务均由宣传部统管。赵大明作为分管领导,勇挑重担,带领全区文艺爱好者深入生活,挖掘题材,一时佳作迭出。《湖南日报》《邵阳日报》以及湖南电视台等媒体都曾对他和双清区的文艺创作进行了报道。
那年底,他从区委宣传部调任区机关事务局。由于工作性质的转变,他的创作时间宽裕了许多,文学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见诸报端。他逐渐成为邵阳文坛的知名作家,后加入湖南省作协,并出版了多部著作。
赵大明的人生经历十分丰富。他曾下乡,当过建筑工人和木匠;招干后,任文化辅导员、乡镇文化站站长;大学毕业后,做过文学编辑、文化馆馆长……这些多样的人生体验,成为他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最值得推崇的是他五十多年来对“作家梦”的不懈追求。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邵东文艺》发表第一篇诗作《哪里犁田的老把式》起,他就一直笔耕不辍。特别是近二十余年来,他发表了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四百余篇,出版专著六部,作品入选国家、省、市文学选本十余部,三十多篇作品获奖。
尤其是2021年以后,为了实现成为中国作协会员的梦想,他的创作势头更为迅猛。短短几年里,就在《青年文学家》等刊物上发表百余篇作品,并出版了《墨香文学路》等专著。凭借这些成绩,加上湖南省作协的推荐,2024年5月,他终于梦想成真,成为中国作协会员。
赵大明其人,亦如他的作品一般,质朴而厚重,真挚而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