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孙,小名叫洋洋,聪明伶俐,人见人爱。那张圆润的小嘴巴,说起话来口齿清晰。他两岁时,便能摇头晃脑地背诵许多唐诗宋词。到了五岁,更是令人惊叹,他竟能一字不漏地背诵长长的《木兰诗》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那股认真劲儿,真像个小大人。
后来,女儿给他买回一本《儿歌300首》。这小家伙一翻开,就像被施了魔法,瞬间被那些充满童趣的文字吸引,从此便爱上了儿歌。每天都捧着书,读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跟着节奏手舞足蹈。
看着外孙对儿歌如此痴迷,我决定教他写儿歌。
教他写儿歌,我先从引导他从观察生活入手。我带着他在小区里散步,看到盛开的花朵,我问他:“洋洋,这花像什么呀?”他眨眨眼睛说:“像蝴蝶,在风里跳舞。”我便顺势告诉他,把看到的、想到的,用简单有趣的语言写下来,就是儿歌。回到家,我给他讲一些简单的儿歌结构,比如押韵的小窍门,告诉他读起来顺口、听起来好听,就是好儿歌。
外孙学得认真,很快就尝试着创作起来。他写的第一首儿歌是《小花》:“小区小花真漂亮,红的黄的像衣裳。风来轻轻把舞跳,蜜蜂蝴蝶都来瞧。”我读着这首儿歌,满心欢喜,仿佛看到他眼中那个充满色彩与生机的世界。我一把将他抱起来,亲了又亲,夸赞道:“洋洋太厉害了,写得太棒啦!这小花在你笔下就像活过来一样,又美又有趣,以后肯定能成为大诗人!”
受到鼓励的外孙,劲头更足了。没过多久,他又写了一首《小猫咪》:“小猫咪呀真调皮,追着尾巴转圈圈。白天睡觉打呼噜,晚上出来抓坏蛋。”这首儿歌把小猫咪的可爱与机灵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再次对他竖起大拇指,说:“洋洋,你看你写得多生动,把小猫咪的样子都写进儿歌里啦,大家看了肯定都喜欢!”
如今,外孙念小学一年级了。这一年里,他写儿歌的进步可大了。以前,他写儿歌可能只是简单描述看到的东西。现在,他会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写的儿歌更有内涵,语言也更加丰富。看着他的成长,我满心欣慰。
我期望外孙能一直保持这份对儿歌的热爱,在儿歌的创作中,不断挖掘生活中的美好。
(黄田,中国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