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

在“象牙塔”上开一扇窗

——走近大学生播客

邵阳日报记者 王朝帅

近几年,网络直播领域持续火爆,国内一些大学也同步开设了网络直播相关专业与课程,同时也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及讨论,有人认为大学生学直播浪费了教育资源,也有人赞同大学课程设置正与时俱进。

最近, 记者带着“大学生直播,你怎么看?”的问题,调研走访了我市一些大学生、大学教师、市民及直播领域专业人士。

大学生直播有点火

9月2日20时许,邵阳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杨洋正在卧室里架设圆形补光灯与手机支架,他把一台直播专用手机放在支架上调好角度,然后拉来一块讲课白板,再拿上一支讲课笔开始了当晚的直播。

早在2023年11月,为了兼职挣钱的杨洋与某平台签了协议成为一名不露脸的语音主播。他每天坚持直播2至4小时,收入不错。随着在行业的深耕,杨洋在今年7月开始“露脸”直播,其中为还未到校报到的大一新生讲解邵阳学院及校内各专业情况的直播,浏览量一度破万。

邵阳学院新闻学专业大四学生张晓东,去年与团队参加了第16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他们的作品《网络直播》因流量较高、反响不错,获得了该大赛营销创客类二等奖。

邵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大三学生蒋琛,自高一起便接触网络直播。“我做了个自行车维修知识的科普账号,流量起来后有粉丝想看我直播,我就在2020年11月开启了第一场直播。”蒋琛说。5年间,他通过不间断直播积攒人气,最多时达到10万人在线观看的热度。

他们为什么点击“开始直播”?

当下,各平台直播间的主播形形色色,有人为谋生计,有人追求成名,也有人将其视为情感表达的窗口,而大学生直播,理由大多很简单。

杨洋表示,自己直播主要是为了兼职赚钱。目前,他已通过直播赚取了2万余元,一部分用于补贴家用,剩下的则用于自我提升。“多尝试、多积累,校园时期试错成本低,多试试总是好的,也算是给未来打基础了。”杨洋说。

张晓东认为,直播是锻炼综合能力的好方法,他说:“互联网直播运营非常适合练手,能有效提升社会实践经验。网络上很多大咖、红人带动了直播热潮,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我们要及时把握。”

蒋琛的直播动力则源于对自行车的热爱。“各大平台上关于自行车知识介绍的直播内容还比较少,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手加入自行车圈,他们需要有人答疑解惑。正好这是我的爱好,所以一直坚持了下来。”蒋琛说。

争议背后的社会学思考

虽然大学生直播展现出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不少争议。家住新邵县的周艳梅直言:“大学生直播,坏处比好处多,学生还是要以学习为主。”还有人指出,因直播需投入时间、设备和后期维护,势必会挤压学习、阅读及参与校园活动的时间,影响学习。而直播圈头部主播的“一夜暴富”,也诱使一些大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错觉,助长其急功近利和拜金主义心态。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在读博士、邵阳学院文学院新媒体运营课程教师许冠宁则对大学生直播充满信心,她认为网络直播因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而具备较好前景。“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网络直播的相关课程,社会有需求,高校就应培养相应人才。像‘东方甄选’‘与辉同行’这些头部直播电商企业的成功,说明了高素质人才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该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需要大学生的加入。”许冠宁说。

大学生直播,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至2024年12月,国内职业主播规模达到3880万,网络直播用户规模更是突破了8.33亿,这其中还有许多市场待挖掘。当新生力量不断涌入直播间,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既拥抱技术,又不迷失方向,正是大学生们需要解答的社会课题。

有4年直播经验的本土网红“小尖哥”刘陆尖建议,大学生在直播时,首先应明确“为什么直播”及“直播什么内容”。“我认为直播的本质就是在直播间里听取所有兄弟的意见,再为他们提供服务。同时,主播在直播时要有表现力与感染力,还要乐于接受自己的不足与不完美,‘出丑才能出众’。”刘陆尖说。

邵阳学院文学院新闻综合实验室管理负责人周鹏则建议,大学生可以适当接触网络直播,学习直播的流程和模式,紧跟时代潮流。“不过,大学生更重要的是自身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提升专业能力应是首要任务。拿新闻学专业举例,视频和直播终究只是内容的形式表达,新闻学专业更应挖掘社会现象、探究社会问题、肩负社会责任,这样才能创作出有思想、有深度的作品。”周鹏说。

象牙塔之高,在于其积淀与专注;开窗之要,在于看得见时代的风云。窗外的风景再精彩,塔基的深度与塔身的高度才是决定未来人生高度的关键因素。唯有将窗外的“养分”吸收内化,再筑牢专业的塔身,大学生们方能在前进的浪潮中拥有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的新时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