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生丽带着“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荣誉回到邵阳。
邵阳日报记者 刘昌鸿 摄
◀“中国好人”侯长亮在“榜样的力量”新时代邵阳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故事分享会上分享他的事迹。
(受访者供图)
城市文明建设中,崇德向善文化基因在我市蓬勃迸发,各类好人频现,平民英雄辈出。
当好人的故事在城市街巷里流传,当道德的种子在市民心中生根发芽,当文明的行动在古城邵阳不断接力,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就像空气一样,流动着,成为了风;像雾一样,不濡湿,潜自有润;像花一样,绚丽绽放,绘就文明邵阳最动人的精神图景。
好人进校园,为花儿添色彩
“听了叔叔阿姨们的故事,我十分感动。我一定努力向他们学习,争当一名新时代好少年。”9月1日,市资江学校325班学生何品璇在“开学第一课·榜样的力量——新时代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故事分享会”现场激动地说,“他们的事迹教导我要多做正能量的事,做好事认定了就坚持下去。我们的学习也应该这样,树立目标、不懈努力。”
当天,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在市资江学校主办“开学第一课·榜样的力量——新时代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故事分享会”,邀请“湖南好人”“湖南省最美志愿者”“湖南省春运交通安保工作成绩突出个人”邓苞苞、“湖南好人”“湖南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付曾军、“中国好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侯长亮三位榜样现场分享他们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这次的宣讲是一堂生动的‘第一课’。学校将秉承‘厚德博学 向善向上’的校训,让榜样力量融入校园生活,让同学们向榜样看齐,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市资江学校党总支书记伍忠兵表示,新时代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故事分享会,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生动实践。这种立足校园阵地、联动社会力量的育人模式,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好人进社区,为城市立新风
当好人与城市同频共振,当精神与发展交相辉映,我们便读懂了:一个人点亮星火,一座城燃起火炬。
8月21日,“榜样的力量”新时代邵阳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故事分享会走进北塔区新滩镇街道江北社区南岗小镇。“中国好人”王军,讲述了他家祖孙四代人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红军烈士墓的故事;“湖南好人”“湖南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付曾军,讲述自己通过创办就业培训班、带头捐资修路、助力产业发展等行动,推动村庄获评省级和美乡村,用青春力量书写乡村振兴答卷的事迹;“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好人”林生丽,分享了她一万多个日夜坚持以低价经营、诚信服务诠释初心的故事。
“故事有温度,榜样有力量。”该社区后备干部蔡婷表示,分享会让居民在聆听中感悟道德力量,在共鸣中涵养文明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
“听了好人们的故事,让我感觉到学有了榜样、行有了示范。”社区居民张群说,“做好人不用干惊天动地的事,把自家日子过好,帮邻居搭把手,就是个好人!”
爱心激起爱的涟漪,善行激起善的延续。近年来,江北社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扎实推动文明创建,积极发挥志愿服务队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于今年初荣获全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
好人进乡村,为振兴增力量
8月22日,“榜样的力量”新时代邵阳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故事分享会在双清区高崇山镇短陂桥村开讲,让榜样力量在乡土间生根发芽、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分享会上,“中国好人”王军,“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曾玉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好人”林生丽三位榜样结合自身经历,倡导大家以善为尺、以贤为范,传承美德、互助友爱。宣讲引发村民对践行美德的深度思考和同频共振,许多村民还特意带着孩子一起聆听,让这份正能量在代际间悄然传递。
村民徐林漫说:“这些榜样都是守着一份责任、怀着一份好心,这么多年坚持不变,很不容易,让人很感动。我们应该向这些榜样看齐,多行好事。”
短陂桥村党支部副书记付海表示,榜样是普通人,但他们身上都闪耀着道德的光芒,王军的“忠”、曾玉萍的“仁”、林生丽的“诚”,都是最生动的美德教材。“下一步,我们村要多组织这类活动,引导村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让‘好人精神’在短陂桥村落地生根。”
如今,“好人文化”已融入邵阳城市血脉,全市已有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5名、省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14名,有“中国好人”25人、“湖南好人”159人、“新时代湖南好少年”20人。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城人,从街头巷尾的凡人善举,到遍布城市的志愿服务行动,再到深入人心的道德风尚,每个好人身上都折射着人性的光辉,引领着全社会的向善力量,滋养城市文脉,标注城市文明的高度,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