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人给榆树做修复“手术”。
邵阳日报讯(记者 陈贻贵 通讯员 林秀琴 龙亲婵 何春阳)8月19日,市区江北蔡锷广场上,一棵榆树正在接受一场特殊的“手术”。园林工人小心清理树洞内的朽木,喷涂环保杀菌杀虫剂,再注入泡沫填缝剂——原本不断扩大的树洞瞬间被柔性材料填满,随后开裂的树干表面又被贴上仿树皮“创口贴”。截至当日,历时十多日的修复工作落幕,16棵榆树的病虫害防治、树洞修补任务全部完成。
蔡锷广场的20余棵榆树已生长近10年,树干直径达30厘米至40厘米。移交市公园管理所管理时,其中16棵榆树树皮存在不同程度损伤,枝干切口因未持续处理,经雨水冲刷和病虫害侵蚀后,部分树干与切口腐朽严重,树皮大片剥落,枝干木质部腐朽形成孔洞,最严重的一株孔洞长度约3米。树洞会破坏树体输导组织,阻碍水分和养分输送,直接威胁树木生存,修补抢救已刻不容缓。
“总不能截断树枝或伐除树木,移植新苗需等时机,补植后还要长期管护成本。”市公园管理所工作人员曾一筹莫展。最终,他们找到的解决方案看似简单——“修补”,实则技术含量颇高。从清除朽木、杀菌灭虫、固化定型,到材料封堵、覆盖接缝、树皮涂层,每个环节都需精细化处理。工作人员反复讨论操作规范、药物选型和治疗次数,及时跟踪反馈效果。
此次修复采用的弹性聚氨酯泡沫,能随树干晃动变形,内部蜂窝结构既可阻隔雨水渗入,又能保留透气通道,宛如为树木装上“人工愈伤组织”。其密度不足水泥浆的十分之一,大幅减轻树干负担;释放的有机铜化合物还能持续抑菌3年以上。这种方式不仅能防雨水侵蚀、阻病虫害滋生,柔性材料更不会影响树木组织再生重建。治疗后,原本萎靡的树木重新挺直腰杆,破损的树洞也不再触目惊心。
市公园管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树木修复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城市绿色资产管理的战略选择。它在降低当期成本的同时,激活了树木作为“生态不动产”的长期复利价值,为城市生态构建起可持续的绿色经济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