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记者 曾彥菲 通讯员 黄开龙)“绥宁森林覆盖率77.76%,连续十五年位居湖南省前列,活立木蓄积量高达1638.97万立方米。”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这天,绥宁县林业局主要负责人指着卫星遥感图介绍。
这份“生态家底”,离不开制度的支撑与守护。近年来,绥宁划定7.12万公顷生态公益林,实施“禁伐限伐”制度,对坡度35度以上林地全面停止商品性采伐。在竹区推行“间伐留养”模式,每年采伐量控制在活立竹总量的15%以内,坚持“砍一棵、补三棵”。如今,全县竹林郁闭度达0.8以上,南竹平均胸径从8厘米增至12厘米。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提升,2024年县域内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标准。
绥宁的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作为“中国竹子之乡”,绥宁竹产业已形成完整链条。该县南竹产业办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绥宁共有123家竹企业,规模企业达23家,其中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6家;累计取得竹业专利40多项,其中《竹木复合结构理论的创新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据统计,2024年,该县竹产业综合总产值达67亿元,带动近5万农户参与,人均年增收1.2万元。
绥宁的林下经济与生态旅游也势头正劲。该县在杉木林里套种茯苓、黄精等中药材,发展林下经济8000公顷,年产值超8亿元;依托黄桑六鹅洞瀑布、铁杉林等景观发展生态旅游,2024年接待游客49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6亿元,“碳汇+金融”模式也在稳步探索中。
眼下,绥宁正积极构建“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民生改善”闭环机制。通过“林长制”让238名林长分片护林,将生态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推出“生态补偿+产业扶持”政策,对生态公益林农户每年每亩补贴16元,为竹加工企业提供绿色信贷贴息;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共建竹林研究所,推广“测土配方育竹”“生物防治病虫害”等科学技术。
近五年,绥宁交出了一份“两山”实践动人答卷:森林覆盖率提升的同时,竹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6%,单位GDP能耗下降21%,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