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的通知》(以下均简称《通知》)一经发布,迅速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今年8月,《通知》发布已过去一年时间。近段,记者走访了我市各地区部分失能老人、医疗卫生机构及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现部分地区服务初见成效,老人获得感提升,但仍存在服务失能老人“最后一公里”的障碍。如何打通这“最后一公里”,亟需政府、医疗机构、家庭与社会协同发力。
政策服务需精准对接
《通知》要求,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聚焦老年人在卫生健康领域“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对接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失能老人提供健康服务和健康咨询,指导转诊转介,增强失能老年人健康获得感,提高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
8月19日,住在市炭黑厂家属区附近、腿脚不便坐着轮椅的肖爱莲老人说,去年有人上门帮她量了血压。“我有高血压,他们帮我量血压,并指导我日常用药和高血压患者生活注意事项。”邵阳碧桂园物业公司客服经理肖立春说,每年,陶家冲社区会安排医务人员给小区里的老人做一次免费体检,其中也包括失能老人。
双清区兴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夏秋红介绍,根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给辖区内的老年居民提供免费体检,包含化验血样、做B超、心电图、化验小便、测血压血糖等项目。“满65岁的居民一年免费做一次。”夏秋红说。
新宁县黄金瑶族乡大龙村卫生所医生肖怀恩透露,每年村里安排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配备有一台医用健康一体机。“对于行动不便的失能老人,我们就拿一体机上门检测血糖、做心电图等,能较全面地查看他们的身体状况,再‘对症下药’。”
“最后一公里”梗阻亟待解决
我市认真开展《通知》要求的各项服务并初见成效,但据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暂未对《通知》发布后的工作展开统计,故服务失能老人具体落实情况还需进一步了解。
目前,除统计机制不完善、不能对失能老人的健康状况进行有效监管和服务外,部分失能老人对《通知》要求开展的健康服务也有疑虑。双清区高崇山镇谢姜村卫生所医生蒋邵陵直言:“有些失能老人本身身体虚弱,因担心抽血化验造成失血而不愿体检。其实,每年一次的体检,可以帮助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再让他们通过饮食、适度锻炼等方法调节身体,老年人没必要过多担心。”
失效的健康监护与失能老人的抵触,正成为失能老人通往健康大道“最后一公里”的梗阻。
社会各界应协同发力打通梗阻
开展失能老人健康服务行动的初衷,是让他们能共享健康中国建设成果。构建失能老人畅通无阻的“健康大道”,各级各部门还应持续发力。
政府主导,完善机制。要建立覆盖全市失能老人的健康服务信息统计与监测评估体系,摸清底数、精准督导。邵阳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蒋迪骉表示,政府职能部门按照《通知》要求进一步介入失能老人生活,是失能老人们的福音。他说:“政府相关部门应履行相关职能,提高收容、接待失能老人的硬件和软件服务能力,多了解失能老人心声,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
政策服务与家庭照护也要有效衔接,避免责任外移。子女及亲属需切实履行法定赡养义务,提供情感关爱和必要的生活照料,与专业服务形成互补。雍翠豪苑物业管理处经理王建会认为,家属责任是保障失能老人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外部帮助再好,也难以替代子女的日常关怀和陪伴。但如果子女工作忙没时间照护老人,有条件的,可以聘请保姆照顾,或者,也可以选择社区养老服务,让老人们更有归属感。”王建会说。
打通“健康大道”的“最后一公里”,让每一位失能老人都能拥有老年生活的尊严与福祉,共享健康中国成果,这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的攻坚,更是一座城市文明温度的试金石。路在脚下,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