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我相信你

罗 李

去年农历小年前的一天,我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点开微信,一个橙红色的转账信息瞬间跃入眼帘。紧接着,一行字跳了出来:“罗老师,请查收您为我代付的助学贷款。谢谢您,谢谢您给予了我最美的信任!”发信息的是小杨(化名)。

我心头一暖,记忆瞬间被拉回几个月前。那是9月,正值助学贷款集中催收的关键时期。在整理名单时,小杨同学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的应还金额仅差一千元。我试着拨通了登记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年轻的声音,却明显透着疲惫与焦虑。经过沟通,我添加了她的微信。在微信上,她的文字比声音更清晰地传达了她的困境:“罗老师,真的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拖欠。我现在在长沙打工,工资不高。家里……家里情况太糟了。这一千块钱,我、我眼下实在凑不出来。”

“罗老师,我还年轻,未来的路还长,我真的不想因为这点钱,影响我的征信啊。”她的话语像一根柔软的刺,轻轻扎进了我心里。几乎没有犹豫,我在对话框里输入:“小杨同学,别急,也别太自责。家里的困难我理解了。这样,这一千块,我先帮你垫上,把贷款结清。”

屏幕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发来一连串的感谢:“谢谢谢谢……我向您保证,最多一个月!等我这个月工资发了,我一定第一时间还给您。”我回复她:“不客气,先把难关渡过,照顾好自己和家人。还款的事,等你真正缓过来了再说,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她的信息如约而至,却满载着歉意:“罗老师,真的非常非常抱歉。工资结算出现了一些问题,再加上医院(她的母亲在住院)那边又催缴了一笔费用……这个月我还是没能凑齐还您的钱。对不起,让您失望了。”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自责与窘迫。

我立刻回复,希望能为她传递一些力量:“小杨,千万别这么说!‘失望’这个词太重了,完全谈不上。这笔钱在我这里不急,你安心处理家里的事。记住,困难是暂时的,别灰心!你还年轻,有韧劲,只要努力工作和生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每逢月初,她的信息总会如约而至,内容几乎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板”:“罗老师,这个月依旧有些拮据,暂时无法支付,深感抱歉!但我始终铭记在心!”而我的每次回复,也逐渐变成了温暖的“定心丸”:“收到,明白了。不必频繁道歉,将‘抱歉’换成‘加油’吧!专注于当下,努力工作,照顾好家人和自己。关于钱的事,真的不必挂在心上,待你经济宽裕后再议。我相信你。”

看着这迟来的转账和那句“最美的信任”,我迅速点开语音通话。她的声音随即传来,带着如释重负的轻快:“罗老师!收到了吗?我今天拿到公司的年终评优奖金啦!第一时间就想到您!终于……终于可以还给您了!”她的声音中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是您让我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没丢掉那份信用和希望。您给我的,不仅仅是垫付的钱,更是那份最宝贵的信任,它真的……支撑了我好久。”

听着她真挚的话语,看着屏幕上那笔已经确认的转账,我的眼眶不禁微微发热。作为一名助学贷款工作者,此刻我深刻感受到“贷款育人”这四个字所承载的厚重分量。这份“最美的信任”,是对资助工作最动人的诠释。 (罗李,任职于邵阳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