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既要“当下改”,更要“长久立”

——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系列评论之二

邵阳日报评论员

漫步邵阳街头,市容整洁有序,交通顺畅规范,设施日趋完善;道路两旁绿意盎然,扮靓城市街巷,随处可见的“红马甲”更添文明亮色——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为这座千年古城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涵与文明气质。然而,创城不易,守城更难。如何让文明之花四季常开、永不凋谢?必须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既解决问题又建章立制,以“当下改”的魄力抓巩固提升,以“长久立”的机制促常态长效,扎实做好巩文“后半篇文章”。

“当下改”,就是要从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路段、重点场所着手,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切实按照全国文明城市评价标准,坚持对标对表,坚持分类整改与集中整治相结合,深入查摆不足,系统梳理自查发现的问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逐条列出问题清单,明确具体措施、整改时限、责任分工,制定专项整治方案。采取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的方式进行整改、整治,切实做到精准聚焦、立行立改、动真碰硬、抓铁有痕,防止大而化之、推诿拖拉、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长久立”,就是要健全机制固长效,通过制度创新、主体协同、资源整合,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使文明创建成果长期保持下去,持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实现文明创建常态化。“形成齐抓共管的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这要求我们: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必须向制度要效能,在“长久立”上下真功夫,建立一套管根本、利长远、可持续、重实效的长效机制。最近,我市建立了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工作机制,出台了《邵阳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三年行动计划》,不仅明确了未来三年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更致力于构建一套“责任清晰、运转高效、监督有力、全民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我们要着眼长远,积极引导、长期规范,在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市容环境秩序、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等方面,从过去创文办主导的“集中整治”转向部门履职的常态长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

“长久立”的深层意义,在于涵养城市的文明基因与市民的文明自觉。文明的最高境界,是内化于心的认同与外化于行的实践。这需要我们持续深化教育引导,统筹推动文明培育,创新拓展文明实践,不断推动市民从“要我文明”到“我要文明”的全面转变,(下转2版)

(上接1版)让文明理念真正融入日常、化为习惯、成为风尚,使诚实守信成为行为自觉、文明礼让成为本能举动、志愿服务成为社会风尚。市巩文工作机制和三年行动计划中关于系统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培育乡风文明、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等内容,正是这一深层追求的具体实践。

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如逆水行舟、爬坡过坎,不进则退。必须常态化坚持、精细化落实、长效化管理,必须统筹谋划、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将功夫下在平时,让机制运行于日常,不断加快城市内涵式发展,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解决重点难点突出问题,以文明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建设现代化新邵阳注入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