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

“五育并举五化联动”推动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

曾广喜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们要从“五育并举五化联动”维度,推动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从“单一德育”到“五育融合”,构建全面育人维度。传统思政教育存在“重理论灌输、轻实践养成”的局限,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仍以课堂讲授为主。“三全育人”视域下,“大思政课”将打破德育孤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德、智、体、美、劳五育全过程。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中,将君子文化融入毕业设计,如广告专业学生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创作公益广告,既提升专业技能,又厚植家国情怀;机电一体化专业开展“工匠精神”劳动实践周活动,学生在机床操作中感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这种融合模式使学生对思政课认同度显著提升。五育并举不是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有机渗透,将价值引领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

从“课堂主导”到“场域拓展”,激活空间联动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仍存在“教室围墙”现象,校外实践稍显不足。“大思政课”的“大”,本质在于突破空间局限,构建校内校外联动的育人场域。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构建“三维实践场域”。校内打造“思政+非遗”体验馆,将宝庆竹刻等传统工艺与思政元素结合,让学生在雕刻竹质党旗中感悟工匠精神;校外与湘中地下党支部旧址共建红色教育基地,师生赴城步老山界开展“重走革命路”现场教学;网络端开发“VR思政云平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长征场景。这种创新且富有成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倒逼学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从“教师主讲”到“全员协同”,强化主体联动维度。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探索“全员育人导师制”,要求党政干部、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导师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育人,形成育人共同体。如在实施“三师联动”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负责理论框架构建,专业课教师挖掘专业蕴含的思政元素,企业导师分享职场伦理。这种协同联动使课程思政覆盖率从2022年的45%提升至2024年的89%,学生对“专业教师思政教学”的满意度达85%,形成了“人人都是思政工作者”的育人格局。

从“阶段实施”到“全程贯穿”,突出时间联动维度。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阶段性突击”现象,如仅在新生入学和毕业时开展集中教育,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将思政教育贯穿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全过程,构建了“三阶递进”育人链条。入学阶段开展“初心教育”,通过校史展览、专业认知课培育职业理想;学年中段实施“匠心培育”,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质量意识、创新精神;毕业前夕开展“恒心塑造”,通过就业指导课强化职业道德。如对大一新生侧重情感认同教育,通过红色观影、爱国歌曲传唱等感性方式培养家国情怀;对大二学生侧重理性认知,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辩论赛;对大三学生侧重实践转化,组织“思政+就业”双选会,让企业在考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关注学生思政素养。这种递进式设计使思政教育如春雨润物,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从“传统方法”到“数字赋能”,推进技术联动维度。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率偏低,而“00后”学生日均使用智能设备时长超4.5小时,技术赋能成为提升思政课吸引力的关键。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构建“数字思政”生态系统,开发“思政微课”小程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转化为3~5分钟短视频,建设“思政大数据平台”,分析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实现个性化推送,使学习针对性提升60%;利用元宇宙技术打造“虚拟思政展馆”,学生可在虚拟空间与革命先烈“对话”。利用AI聊天机器人开展“24小时思政问答”,及时解答学生思想困惑。

“五育并举五化联动”的大思政课建设模式,是对传统思政教育的系统性重构。它以“三全育人”为遵循,通过五育融合打破德育边界,通过场域拓展延伸育人空间,通过全员协同凝聚育人合力,通过全程贯穿把握成长规律,通过技术联动创新育人手段。实践表明,该模式使学生思政素养测评优秀率从2022年的32%提升至2024年的67%,教师参与思政教学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作者单位:邵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