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有这么一段对话:“孔子曰:莫我知也乎!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孔夫子大发感慨:“这个世界没有人了解我啊!”他的学生子贡以为老师郁闷,就问:“老师啊,怎么就没有人了解你呢?”孔夫子回答:“不怨恨天,不责怪人,向下学习人情事理,向上领悟天命真理。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了!”年轻时不懂这段话,中年时也不太懂这段话,老年时历经人事沧桑,才基本上弄懂了这段话的意思。孔子一生经历了多重磨难,幼年丧父、少年丧母、中年政治失意,周游列国不受欢迎,有时连饭都吃不上,饿得前肚皮贴后背,晚年丧子丧徒……但他内心仍然快乐,没有什么抱怨。对人也好,对事也好,对社会也好,永远保持内心平静如水,温暖而仁爱。靠的是什么,就是靠的这两个“不”——“不怨天,不尤人”。但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总是有人埋三怨四,或因工作不顺而埋怨环境不公,或因钱不够花而埋怨薪资太少,特别是在高考或公考时,因失利而埋怨题目太难,所以总是不快乐。
北宋文豪苏东坡,在屡遭贬谪时仍能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被贬黄州时,没有抱怨仕途坎坷,反而在耕种东坡荒地时体悟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豁达。他将逆境化作生活的诗意,在柴米油盐尚且不足中寻得内心的平静。他深深地懂得,不怨天尤人,才能与命运和解。这是一种让心灵获得自由的坦然之乐。我国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曾因身材矮小而被认为“不适合打球”,但她没有抱怨命运不公,而是用比别人多十倍的训练量来证明自己。当她在赛场上一次次挥拍绝杀,手捧冠军奖杯,致敬国旗升起,那份用汗水换来的成功之乐,远比抱怨更有份量。就像沙漠中的胡杨,不抱怨水源稀缺,而是将根扎得更深,才成就了“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的神话。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后,曾一度抱怨命运的残酷,但当他坐在地坛中观察落叶、昆虫与夕阳时,渐渐懂得:“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悬崖上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他不再纠结于失去双腿,而是用文字拥抱世界,在写作中找到了生活的快乐。城步苗族姑娘杨淑亭,因车祸而高位截肢,虽然身体残疾,但她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而是用她第一次挣来的7.7元钱,创建了“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身体力行践行善心善举,坚持不懈地传播社会正能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她获得过“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5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成就了她的创业与助人之乐。
说说我自己,一路走来,也有跌跌撞撞,曾有人不准我升学、不准我招工、不准我进步……但我从不怨恨别人,更没想过要伤害别人,也不抱怨生活和命运。虽然心里偶尔有些不愉快,但终于还是笑呵呵地走到了今天。我明白,生活从来不会是一帆风顺,怨天尤人只会像往清水中不断倒苦药,让日子越来越难下咽。而不怨天尤人,就像是倒掉生活中的苦水,重新加入清水,使日子变得清爽可口。
一味怨天尤人,又不能改变什么,只会徒增烦恼而已,何必呢。你埋怨工作环境不好,工作环境就会为你而改变?你埋怨薪资太少,单位无缘无故会为你加薪?你埋怨考试题目太难,题目就会做了?不可能的事。愿我们都能从《论语》中学到不怨天尤人的智慧,把怨天尤人的时间用来读书、用来运动、用来创业、用来陪伴家人,用仁爱代替怨天尤人,以热爱回应平凡生活,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阳光、轻松、干净。拥有一颗没有怨天尤人的心、一颗健康仁爱的心的人,肯定会快乐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