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实践“433”模式推动城市文明建设

——北塔区的文明建设创新之路

邵阳日报记者 欧阳德珍 通讯员 刘仲徽 实习生 肖炜虹 吴默

近年来,北塔区紧扣创建为民、惠民、利民的理念,创新实践“4项机制统领、3大工程筑基、3种引领铸魂”的“433”创建模式,持续推动城市文明建设提档升级。

4项工作机制,筑牢创建根基

北塔区坚持把“文明立区”摆在区域发展战略首位,高站位落实城市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创新了“1+11+N”工作体系、“三个五”工作法、点位制度、多方监督4项工作机制,让创建责任层层落实,创建工作事事有人管。

该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顾问、区长任指挥长、区委副书记和宣传部部长具体负责的创文工作指挥部,建立“1+11+N”工作体系,形成组织推动、专班促动、各级联动的高效创建格局。工作中,北塔区严格落实“三个五”实地督导工作法,全面实行区委常委“包联”、处级领导“包线”、区直部门“包块”、镇村“包点”的目标同向、责任共担、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

为了推动全民创建,北塔区创新探索“点长制”,严格落实“日督查日通报”工作制度,实现点位制度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同时,建立了区人大每季度督导视察、区政协定期监督评议、区级领导周督查、行业部门监管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并用好“三级院落会”“幸福敲门”、市民巡访团3种群众监督反馈途径,确保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3类惠民工程,增进民生福祉

文明创建中,北塔区立足群众需求,把群众的“幸福清单”转化为创建的“责任清单”,让文明建设成果实实在在惠民、利民。

北塔区用情抓实各项民生基础设施升级提质,推行区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有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半截路”建设等民生工程建设,共改造老旧小区33个,升级农贸市场10个,新建公共充电桩近2000个,提质改造4条“奔跑吧·邵阳”健身步道,创新“15分钟生活圈”配套机制,养老服务体系、儿童之家、就业超市、镇(街道)文体设施实现全覆盖,让城市的“硬件”更过硬。

同时,北塔区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严格落实“河林长制”“周五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实现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禁捕退捕”工作居全省前列,获评全省再生资源利用示范区,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持续提升。

3个引领行动,厚植城市精神

北塔区把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作为城市文明建设的重点,通过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倡导市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文明市民,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建设。

该区首创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市民文明法制学校,开设“文明风尚”“政策法制”“家庭教育”三大特色讲堂,并通过学校教学活动与“我们的节日”“邻居节”“四点半课堂”等文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让市民在活动中感知文明规范、提升文明素养。

北塔区建立起“发现—培育—宣传—礼遇”全链条典型培树机制,深入开展“双美双好”评选活动,以身边榜样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并创新移风易俗“12345”工作模式、“五个一”等经验做法,用先进事例教育引导群众培育文明新风尚。

近年,北塔区持续加强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大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推进城市文明建设。推行“文明积分同城化”,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队接单—百姓评单”“四单”服务机制,并打造出“文明实践集市”“状元红”“玖玖红”“河小青”等特色文明实践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