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3

红色基因润童心

——记北塔区高撑小学教师雷惠兰

邵阳日报记者 李熹珩

6月18日,在北塔区高撑小学一年级87班的课堂上,班主任雷惠兰正用动画课件讲述“冰雕连”的故事。当屏幕中的志愿军战士在风雪中化作冰雕时,孩子们不约而同挺直腰板,稚嫩的脸上写满肃穆。这是雷惠兰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的寻常剪影,也是她扎根思政教育的第十年。

面对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雷惠兰创新打造涵盖《英雄人物童谣》《历史时刻情景剧》等5个教学模块。她把黄继光、邱少云的事迹转化为童趣语言,用“志愿军叔叔像咱们身边的大哥哥一样年轻”的类比拉近历史距离。在“班级事务我来管”主题班会上,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重现“上甘岭送水小分队”故事,将红色精神转化为互助行动。学生李梓妤在作业中写道:“现在帮同学打水,就像当年送水的志愿军叔叔。”这种沉浸式教育成效显著,班级多次获得校级“文明流动红旗”,学生自主管理率达92%。

“英雄为集体不怕困难,我们也能建设好班级。”雷惠兰将抗美援朝精神具象化为十二条童趣化行为准则。班级值日表上,“火力支援组”“后勤保障队”等军事化岗位取代传统分工,孩子们在擦黑板、扫走廊中体悟责任。家长王女士感慨:“孩子现在自觉整理书包,说是‘轻武器保养’。”在红色精神浸润下,该班在低年级行为习惯养成中出类拔萃,教学常规评比摘得年级桂冠。

雷惠兰组建“家校红色联盟”,邀请退伍军人参与升旗仪式,发动家长开展“祖辈故事会”。体育操备赛期间,她以志愿军协作精神激励学生,孩子们相互纠正动作,最终勇夺年级第一。“‘惠兰工作法’通过环境浸润、课程渗透、实践养成三维度,构建了全员育人新体系。”雷惠兰的同事表示。

“红色教育要种下精神基因,让孩子把个人成长与集体相连。”夕阳下,一年级87班学生列队放学。雷惠兰十年的坚守,正让红色信仰在童心深处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