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0

少数学生高考后产生迷茫和空虚心理,通过整天打游戏、熬夜追剧等方式放纵娱乐,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高考之后,重拾心情再出发

邵阳日报记者 王朝帅

邵阳市第二中学某班在拍毕业照。 (受访者供图)

每年高考之后,少数学生在长假里整天打游戏、熬夜追剧等,放纵娱乐、忘乎所以,对自己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家长看在眼中、痛在心里。

6月14日至18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高考后部分学子“放纵娱乐”的缘由,并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少数学子在“后高考心理”作用下产生心理、生理疾病

6月9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即高考)结束后,一些学子随即陷入迷茫境地。心理学领域将之称为“后高考心理”,即在高考结束后出现严重的焦虑、迷茫和烦躁等心理状态。

近期,许多抖音用户发布的短视频显示,有的学子在高考后因为闲得慌,要么整天躺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要么以整天打游戏、熬夜追剧、狂刷短视频等方式纵情娱乐,拖垮了身体不说,有的还产生心理、生理疾病。

6月14日,邵阳市大祥区卓越心理咨询事务所创始人封宇平透露,去年便有不少学子在高考后向其咨询心理疾病问题——某高中学子毕业后沉迷游戏,因通宵7天玩网络游戏而产生游戏场景闪回的幻觉,并紊乱了自身生物钟;某民办高中一名学子高考后,因沉溺短视频,对现实生活失去了兴趣;某高中学子高考后,过度沉迷社交网络,花费大量时间与网友交流,疏远了现实人际关系,变得孤独焦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封宇平说:“高考后,学子突然进入无压力状态,少数学子容易沉沦‘补偿性放纵’。选择过度刺激的娱乐方式会改变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导致多巴胺阈值升高,使其对正常生活中的愉悦感感受降低。同时,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还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加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产生。”

学业高压、自律不足及外因诱导致使“后高考心理”出现

一些学子产生“后高考心理”的主要原因,表现在学业压力、自律不足及外因诱导三个方面。

封宇平说:“因前期面临的学业压力(如反复刷题、考试、记背知识点等)较大,一些学子便在学习中无所适从,他们就会跟家长、老师‘博弈’,要么厌学,要么‘躺平’。高考后,他们的压力得到释放,容易放松过度,变成放纵。”

邵阳交通学校学子黄鹏,当前正在广东省中山市某电机厂里打暑假工。黄鹏说:“我有个室友因为过度打游戏进了ICU,他不够自律才导致了这一结果。”

据邵阳市第二中学教师邓平海观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高考了,就可以彻底放松了,默许了孩子的各种放纵娱乐行为;有的老师则跟学生说“考完高考,大学就轻松了、好玩了”,让部分学子对未来产生错误认知。“外因诱导下,学生高考后找到放纵娱乐的正当理由,致使他们在假期里‘往死里玩’。”邓平海说。

理性看待高考与积极面对未来破除成长困境

应如何度过高考后的时光?这已经成为当下许多学子和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有心理专家分析,家长应引导学子考后“放松莫放纵”,而学子应该在高考后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压方式释放积蓄的压力,为未来做好准备。

市民吴女士的儿子今年高考。她认为,高考后的孩子应多接触书本以外的世界,比如与好朋友结伴旅游,增强独立生活能力,也可以参加一些感兴趣的社会实践或打暑假工,提前接触社会。“家长要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工作,不管考试结果如何,都要向孩子说明——高考只是人生的一站,而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未来有无限可能。”吴女士说。

封宇平建议,学子高考后,应积极调整心理状态,合理规划未来。他说:“无论将来是上大学还是找工作,学子们都应该提前做好规划,对未来有个好的预期,多锻炼自己、充实自己。”

邵阳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徐瑞则建议,高考结束后,学子可以制定新的目标,如考驾照、培养一门兴趣爱好等;同时,处理好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利用社交补偿替代网络成瘾。还可以发挥手机资源优势,借助正念减压类训练App提升自身的元认知监控能力,以此养成不熬夜、不过度放纵的良好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