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0

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

邵文萍

6月10日,我市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大会。会议详细解读了《邵阳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并对下阶段重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会议指出,“文明建设是一场长跑”,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并非终点,而是接续奋斗的新起点。面对新阶段的新问题,必须切实纠正思想认识偏差,坚决摒弃“歇歇脚、松口气”的懈怠心态,以归零心态、攻坚锐气和久久为功的韧劲,脚踏实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当前,我市部分单位和同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认识不足。部分单位和个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理解不深,有的将其简单等同于卫生清扫,有的视其为形象工程,甚至有人认为拿到牌子工作就结束了。二是工作脱节。一些单位把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心工作、主责主业割裂开来,机械执行创文任务,未认识到文明城市标准与行业标准的紧密联系。三是执行不力。部分单位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连贯性,执法力度时紧时松,存在形式主义,未建立长效机制。

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扛起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持问题导向,以坚定决心和昂扬斗志,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要抓好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首先,要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广大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其次,要推进道德建设,培育良好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培育、实践与创建,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加大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的选树推介,在全社会营造向上向善的氛围。再次,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邵阳历史人文中挖掘元素,创新文化产品供给,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浸润人心。

要抓好城市规范管理,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要强化基础建设,推动城市功能更完善;要强化法治建设,提升法治修炼,推动社会治理更高效;要强化环境建设,推动日常秩序更文明;要通过日常劝导管住“点”、系统施策管住“线”、数字赋能管住“面”,全方位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巩固文明创建基础。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与保障。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关注居民收入,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要抓好文明创建工作,促进城乡文明同步提升。要以市带县,全力推进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力争今年实现县级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零的突破”,三年后创成全国文明县城。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

根据《邵阳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我市的工作目标是:通过三年努力,在全国文明城市复查中取得优异成绩,带动至少5个县市创建县级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实现县级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力争1名(组)同志入选全国道德模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建经验。

围绕实现《邵阳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提出的工作目标,我市部署了11项提升行动。要求全市上下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增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执行力、凝聚力、战斗力。既要坚持干部带头,又要抓住群众参与。要积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以身作则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时,要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广泛邀请群众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来,形成干群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把文明建设作为人大监督、民主监督以及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重点内容,广泛收集群众的诉求、意见和评价,汇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助力党委政府及时改进工作、整治问题,提升工作成效。

既要做好长远规划,又要抓实当下行动。要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有机融入到“十五五”规划中,按照规划的步骤和要求,稳步推进。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产业发展和安全稳定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细化工作任务,一项一项抓好落实,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既有长远的目标引领,又有扎实的当下行动支撑。

既要运用好的经验,又要推动改革创新。要进一步深入总结创文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发扬光大,形成长效机制。同时,要深刻反思总结创文过程中的教训,引以为戒。要积极适应精神文明建设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主动探索新思路、新机制,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制度活力,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创造新成绩、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