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教书先生多好,还去当官?岂不知官场险恶,从政原是个高危职业。”这是笔者听到的一句坊间议论。
无独有偶。报载一贪官落马后,面对镜头也后悔自己“入错行、不该当官”,告诫子女“千万不要从政”。
为官从政,分明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岗位而已,怎么就成了某些人认为的“高危职业”?这种一旦腐败事发便把所有过错归罪于“权力”本身的说法,完全是本末倒置,没有真正明白之所以腐化蜕变堕落,根本的原因还是自己抵不住诱惑,守不住清廉。
其实,从政同从教从医或普通工作者一样,本身并无职业尊卑贵贱之分,也无风险高低之别,更不是说做了官从了政就一定会变坏。重要原因是一些人滑倒在有油水的地方爬不起来,思想防线上开了口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权力一旦与金钱联姻,一旦让“钱”绑架了“权”,就会走形变样,走上权力寻租的不归路。一些人之所以成为贪腐之徒,就是把权力的强制力当作自己的个人力量,把权力掌控的公共资源当作自己“捞钱”“淘金”的工具,其结果自然被私欲所吞噬。
“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清廉乃为官者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人不清廉莫从政。从政的本来意义就在于为人民服务。无私,并非无视正当的个人利益,而是不能用公权谋私利。既然选择了从政,就要立志为公众服务,就要杜绝发财享乐、富贵荣华的念想。为官意味着责任和担当,需要奉献精神、廉洁从政的职业操守,不具备这一点,为官就会感到憋屈、难受和尴尬。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为官从政的风险不是因为反腐败,而在于辨别不清为公还是为己的价值排序;危机不在于制度约束,而在于从内心缺乏对权力的敬畏、对清廉的坚守。廉是正者之本,贪为堕落之源,古往今来的教训,诚堪记取。
其实,清廉不只是从政者应有的品格,更是做人的基本品性。贪心重的人为官从政迟早都会翻船落马,利欲心太重的人即使经商也难以做大做强,最终会因贪小利而损事业。即使是做一个普通人,干一份平凡的职业,也要以勤廉为本。勤能兴业,廉可养德,那些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人,最后不但失去利益,也输掉了事业。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说到底,就是内心对“清”的信念和信守。正是因为崇清、尚清、守清,淡泊名利,做人才堂堂正正,做事才干干净净,做官才清清白白。
(作者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