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午后,粉笔摩擦黑板的沙沙声,从市一中物理教研室传出。黑板上未擦去的相对论公式旁,一行粉笔字格外醒目:牛顿的苹果与庄子的蝴蝶,都是宇宙给人类的隐喻。这行字出自执教25年、带过10届高考班的物理组组长颜朝晖之手。
颜朝晖独创的“三重认知”教学法,将知识维度拓展至哲学疆域:基础层夯实公式推导,进阶层构建物理模型,顶层则开放“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矛盾论”等各种思辨课题。2020届学生曾佳宝在清华大学研究生自主招生面试中,凭借该体系培养出的思辨能力,获得专家组高度评价并最终被录取。
作为物理组掌舵人,颜朝晖将“大道至简”思想融入教研:面对新高考改革,他主持开发校本课程,把复杂题型归纳为“对称性思维模型”“能量守恒哲学范式”等认知框架。在机械能守恒实验中,他要求学生同步记录数据误差与操作心境,引导思考“观测者效应”对物理实在的影响,让实验报告升华为科学方法论探究。其办公室陈列的自制教具——牛顿摆能量传递装置、电磁感应可视化模型、太阳系轨道演示仪等,皆成为“理象交融”的哲学载体。
颜朝晖创立的“双螺旋成长体系”颇具创新:纵向推行“青蓝工程”师徒制,横向搭建“相对论读书会”跨学科平台,要求教师备课必挖掘知识点的哲学内涵,并将《物理学与哲学》列为组内必读书目。2024年,该教研组《微课资源的哲学化教学创新研究》课题获全省教研评比一等奖。
从教以来,颜朝晖所带班级在物理奥赛中累计斩获省级以上奖项47项。但他常说:“当公式与哲学相遇,物理便不再是解题工具,而是认知世界的钥匙。”这种“哲学物理”教育理念,正如他黑板上的粉笔字,在无数学子心中播撒着科学与思辨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