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照亮学生前路的灯塔,也是浇灌幼苗的园丁。在隆回县罗白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三尺讲台上,田红霞用22年的坚守,诠释着“师者仁心”的内涵,以春风化雨的爱与责任,谱写着乡村教育的动人篇章。
自2000年大学毕业,田红霞便将青春献给了乡村教育。她在小学语文、初中英语、小学英语教学中深耕不辍,同时肩负班主任重任。课堂上,她紧扣新课标,以“提出问题-讨论归纳-教师点拨-强化训练”的独特风格,让知识变得生动可感;课后,她化身“暖心妈妈”——学生头疼时递上温水,雨天为淋湿的孩子换上干衣服,用行动让班级成为温暖的港湾。
面对后进生,田红霞总有独特的育人智慧。她曾用三个月时间,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定制“阶梯式辅导计划”:从拼音汉字到段落阅读,从错题归类到心理疏导,像雕刻家般耐心打磨。2022年接手的五甲班学生丁涛,因父母外出务工变得孤僻叛逆,成绩下滑严重。田红霞每周三次家访,陪他做晚饭、聊心事,用“写成长日记”的方式打开他的心扉。两周后,丁涛主动承担家务,期末成绩提升40分;留守儿童陈喜在她“课堂鼓励+课后谈心”的陪伴下,从沉默寡言变得敢在全班发言,成绩跃居中游。“每个孩子都是待点燃的火种,关键是找到点火方式。”田红霞说。
在教学中,田红霞是勇于探索的先锋者。她首创“分层教学,梯度推进”模式:为优等生设计拓展性任务,为中等生搭建提升阶梯,为后进生定制基础训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收获进步。她的课堂如同精心编排的舞台剧——通过小组竞赛、情景演绎、生活案例导入等方式,让英语单词和语文课文变得鲜活。这种教法不仅让班级成绩稳居年级前列,更形成了“乐学善思”的学风。作为县骨干教师,她多次在教研活动中分享“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带动全校教师共同成长。
从县三等功、师德标兵到优秀班主任,十余项荣誉见证着田红霞的付出。但对她而言,最珍贵的“奖杯”是学生的成长:毕业多年的学生回校看望,留守儿童在作文里称她“第二个妈妈”,家长们逢人便夸“田老师改变了孩子”。“当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眼里有光。”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