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7

持之以恒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袁少林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也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所在。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自2012年12月实施以来,持续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担当,从思想深处把“舍得、放下、忘我”作为践行宗旨的风向标,持之以恒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新邵阳提供坚强保障。

要舍得,就是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积弊沉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员干部手中掌握权力,能否在利益与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守住底线,是检验一名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标准。舍得意味着要舍弃私心杂念,舍弃不正当利益,舍弃一切与党性原则相悖的东西。一是要舍名利,坚守初心使命。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人民,名利是身外之物,只有“舍”掉迎来送往的应酬,才能“得”到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才能应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始终坚守初心,秉持公心。二是要舍享受,保持清正廉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贪图奢华,追求物质上的过度满足,往往是腐败的开端。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以清正廉洁为本色,反对奢靡之风,提倡勤俭节约。三是要舍自我,坚守纪律底线。舍自我就要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把自己摆进去,坚决抵制一切不正之风,才能守住纪律底线,活出人生的境界。

要放下,就是要以人民至上的情怀,重塑公仆形象。“放下”是一种政治觉悟,更是一种责任担当。放下意味着放下权力的傲慢和对权力的依赖,放下一切与人民利益相悖的东西。一是要放下架子,密切联系群众。党员干部要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二是要放下特权,践行平等理念。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党员干部只有放下特权思想,与群众同甘共苦,以普通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要放下包袱,勇于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党员干部只有放下思想包袱,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才能在工作中敢于碰硬、敢于创新,才能真正推动事业发展。

要忘我,就是要以无私奉献的境界,涵养清风正气。“君子淡泊,不为物役。”忘不是消极的遗忘,而是积极的超越。党员干部就是要忘掉个人得失,忘掉名利诱惑。一是要忘掉利诱,追求精神富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专注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忘了小我、成就大我,像孔繁森、焦裕禄等同志那样,用忘我的精神境界践行初心使命,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大的幸福,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二是要忘记得失,保持平常心态。得失随缘,心无增减,以顺应自然应对得失,用认知重构稳定情绪。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不为一时的得失所动摇,在无私奉献的实践中达成人生升华。三是要忘掉身份,回归服务本色。党员干部身份的本质是服务人民,面对群众诉求,应对复杂工作任务,都要以服务的心态去对待,只有忘记身份,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破除思想上“舍不得、放不下、忘不了”的名利藩篱,通过舍得破除积弊,放下特权思想,忘掉个人得失,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唯有如此,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书写邵阳发展的壮丽篇章,铸就更加辉煌的未来。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