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一,上链接!”6月5日,在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京东产教(创)融合基地,毛湘和她的团队成员正忙得热火朝天。随着一声声吆喝,近百名网友涌入线上直播间,下单提示音不绝于耳。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直播电商正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需求与供应链的精准对接。就读于湘中幼专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的毛湘利用专业知识,化身主播带领团队为农产品开辟销路,让更多人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初试锋芒:从“直播小白”到“带货新星”
去年9月,在老师的推荐下,毛湘加入学校产教(创)融合基地,成为助农直播项目的工作人员,负责直播策划与电商运营。
由于缺乏实操经验,毛湘第一次担任主播时并不顺利。“尽管事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一进直播间脑子还是一片空白,紧张得连镜头都找不到。”为了克服心理紧张难题,她先对着镜子学习表情管理,又写好直播脚本,放在提词器上先读后背再反复练习……就这样,她发现自己有一些“隐藏技能”被激活了。
去年寒假,毛湘一头扎进基地的直播间,努力练习直播技巧。“当时是在给山东扒鸡带货,直播间人越多我说得越起劲,虽然播到最后嗓子都哑了,但看到后台可观的订单量还是很开心。”
“我们和京东科技等电商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提供大量实训机会和创业机会。”湘中幼专数字商贸学院副院长、国家SYB创业培训师孙午生介绍,“通过项目化教学和实训基地的轮岗式实战教学,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这种产教融合的方式不仅培养了高素质的直播电商人才,还推动了学院专业升级与地方产业的双向联动发展。”
破局进阶:构建“非遗+地标+文创”爆款公式
因带货数据良好、个人能力突出,毛湘从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助农直播项目负责人。她组建了一支由4名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学生组成的核心团队,并在校内招聘了30多名工作人员,将项目命名为“E链乡韵 播响振兴”。
“乡村拥有丰富的非遗手作、地标农产品等特色资源,但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市场化渠道,农户增收困难。”毛湘说,“我们希望通过该项目有效整合资源,拓展销售渠道,带动农户增收,激活乡村的产业活力。”
在选品阶段,团队将项目的核心产品定位在地域非遗手作、地标农产品及文创衍生品三方面。他们与“邵阳红”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发展促进会合作,整合地域非遗手作和地标农产品,并依据大数据分析和市场需求,筛选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建立特色产品库。同时,开发校内文创产品,通过直播平台销售。
在直播策划上,团队利用学校直播间搭建低成本场景,为产品设计文创包装和品牌故事,以故事化直播来呈现产品,通过赋予产品文化价值,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在乡村电商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4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团队依托“高校+文创+直播”创新模式,以“回家情”为主题,深度融合邵阳传统农耕文化与双节元素,对“邵阳红”旗下大米、食用油及特色月饼进行文创升级。通过文化故事讲述及线上、线下联动营销,最终实现销售额近30万元。
未来可期:校企双导师护航 项目绽放光芒
从创业“小白”变身为项目负责人,毛湘心里有忐忑、有焦虑。她时常琢磨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凸显团队优势,并习惯性地充当“水军”去团队成员的直播间看看。如果直播效果不理想,她会在每日总结会上给出改进意见。
毛湘的创业之路,还有校企双导师护航。“该项目的企业导师来自京东科技,可提供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指导,学校导师则由长期从事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教学研究的专业教师构成,负责提供理论支持、技术指导和风险把控,确保项目兼具创新性和落地性。”孙午生介绍。
目前,该项目与“邵阳红”品牌合作打造了乡村振兴运营中心,在湘中幼专取得成功后,其运营模式被顺利复制到邵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跨校推广。
今年5月,在双导师的协同指导下,该项目获评邵阳市首批大学生创业优秀项目之一。毛湘和团队有望在融资贷款、资源链接、平台推广等方面得到扶持。
●创业者说
大学期间的创业经历于我而言不仅是开阔眼界、奠定基础的机会,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和团队将继续探索创新,用新媒体、新思路、新技术助力更多农产品搭上“直播快车”。希望能够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大家一起携手努力,为家乡产业发展赋能。
●专家解惑
湘中幼专数字商贸学院副院长、国家SYB创业培训师孙午生:当前邵阳市乡村电商行业发展前景较为乐观,但乡村电商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策略才能脱颖而出。建议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依托电商平台,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推广,同时,探索“直播+教育”“直播+公益”等复合模式,拓展盈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