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3

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

邵文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农村移风易俗,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

让现代文明理念扎根乡村,对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推进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意义重大。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把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总体要求和各项任务,协同发力、精准施策,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坚持塑形与铸魂相统一,一体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村入户、培育提升现代文明素质、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促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提升乡村综合治理能力等基本任务,持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与公共文化建设。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最根本的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党的创新理论凝聚人心。要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与宣传宣讲,入情入理讲理论、政策与事理,在共情共鸣中,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其融入农村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守法、互助成为群众日常行为与生活习惯。同时,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落地生根。乡风民风与党风政风紧密相连,党风政风引领乡风民风。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党。让现代文明理念扎根乡村,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自觉抵制超标准、超规模的婚丧宴席和人情往来,为农民群众作表率。要规范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严格落实报告、备案制度,强化监督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让现代文明理念扎根乡村,必须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灵魂,也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要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同时,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相结合,加大对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注重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让乡村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相结合,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

让现代文明理念扎根乡村,必须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持续治理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强化正向引导,扎实做好政策宣传与落实,让践行移风易俗的农民群众受尊重、得实惠。鼓励各地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积极探索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有效办法,减轻人情负担,营造文明氛围。强化依法综合整治,对高额彩礼,依据村规民约给予惩戒,党员干部按纪律规定追责问责,严厉打击彩礼欺诈、骗婚等违法犯罪行为。对于大操大办,要加强婚庆公司、酒店管理,明确标准规定,从源头上解决礼仪宴席场面过大、桌次过多、浪费严重等问题。同时,推行现代文明理念要尊重乡村传统文化,充分考虑农民生活方式、文化行为和思维习惯,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共同推动乡村文明展现新气象。

让现代文明理念扎根乡村,要凝聚党政部门、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等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在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同时,建立移风易俗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工作协调机制与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机制,形成上下一体、全域发力的整体效应,让文明新风成为时代主旋律,推动乡村振兴宏伟蓝图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