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自媒体行业朋友说,当前该行业“买卖流量与粉丝”现象较为普遍,曾有陌生号码打电话给他报价说,1000元能买几万粉丝。
自媒体行业内的“数据买卖”早已有之,部分平台也在公然售卖。在某个短视频平台里,“上热门”栏目内“引流、涨粉”被明码标价——“首单限时优惠套餐,30元,投放6小时,预计能提升粉丝量10个至75个,播放量1500+;78元,投放12小时,预计能提升粉丝量26个至195个,播放量3900+”。
这种通过拿钱购买数据“打造爆款”“一夜爆红”的投机取巧行为,对许多辛辛苦苦、费尽心力进行内容创造吸引粉丝的自媒体人并不公平。
近些年,由于自媒体行业内部竞争愈发激烈,加上受众审美疲劳,在“狼多肉少”的营销环境里,一些人便开始通过买卖数据牟利。对此,大部分买家也认为“花多少钱拿多少流量”天经地义,买卖双方各得其利,更助长了这一行为。
这加剧了自媒体行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一些人跟风博眼球、蹭流量,用买来的数据迷惑受众,将原本休闲娱乐的“游乐场”,变成了自欺欺人的“名利场”。这种靠买来的数据角逐“网红”地位、分割行业资源蛋糕的行为,正在悄然腐蚀着自媒体生态。
2020年3月1日施行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指出,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2021年12月22日,中央网信办召开全国网信系统视频会议,指出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问题相互勾连、互为策应,损害网民合法权益,扰乱网络舆论环境,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
整治自媒体行业内数据买卖乱象应常态化。相关部门应狠刹自媒体行业存在的流量造假歪风,大力打击数据买卖行为,加强宣传引导,还自媒体行业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自媒体创作者也应当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共同维护行业声誉,努力提升自我能力,多制作高质量作品,坚持以优质内容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