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档案馆发现的盖满印章的纸张。
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邵阳,曾是湘西南的重要商业城市。城内外商铺林立,转销、零售活动十分活跃。
近日,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在整理过程中,于一份文书中,意外发现了两页盖满印章的纸张。这两页纸原是邵阳商界联名上书请愿的见证,如今却成了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本地商铺的珍贵资料。这两张纸上共盖有96枚印章,清晰可辨者占九成以上。印章多为“盖印”“便章”,应是日常商业往来所用。每一枚印章,代表着一家店铺,不仅有名称,有的还附有地址、广告语等信息。
《邵阳市志》记载,当时绸布业发达,而从这些印章中即可得到印证:96枚印章中,与绸布相关者多达13家,如“新新绸庄”“福和绸庄”“瑞丰绸庄”等,足见供给之旺盛。医药行业同样活跃,既有“新星西药房”“民生西药房”等西药房,也有“宝庆易恒春”“永福国药号”等中药号。《邵阳市志》只提及当时的永华、盛华等玻璃厂,而印章显示,1947年时,当时邵阳城内至少有十余家玻璃商铺,包括“黎宏春玻璃漆号”“孚利玻璃号”“美光玻璃号”等。
盖满印章的两张薄纸,如一幅定格摄像,将1947年的旧时光凝固了下来。除前面已经提过的绸缎、医药、玻璃三个行业,印章中还包含了更多行业的情形。如百货业——有新华百货庄、邵阳大新南百货商号、大湘百货庄;鞋靴业——邵阳必成百货靴鞋商号、邵阳福记靴鞋制造厂;服被业——上海强康西服店、邵阳钟福利棉被店;纸张销售——邵阳东正街恒生泰纸号、邵阳仪记孙永祥纸号;金银业——同丰金号、邵阳宝瑞金银号、宝庆老宝成金号;其他行业——应时食堂、民友肥皂厂、达文印刷厂、宝庆永和秤号……此外,还有约三成印章的经营范围尚不明确,如“朱荣发号”“朱松和”等,仍需结合其他史料进行研究。
不仅印文内容丰富,印章本身亦反映了时代风貌。“朱荣发号”“亚记源和昌”等维持旧式竖排隶书;“全球瓷号”“新美丽号”使用传统纹样花框,宛如年画;而“中央大药房”“民生西药房”等则引入英文、图标设计,兼具现代气息。可见新旧、中西并存,是当时商业文化的一大特色。
印章也体现了商家的营销意识。易恒春药号印章,标有“参桂鹿茸丸”“货真价实”等广告语。另有大量标注地址的印章,如“东直街正德昌”“爱莲街佘霞光玻璃号”“东正街恒生泰纸号”,为研究城市格局变迁提供了线索。
档案如桥,连接过去与现在。正是这些泛黄的纸张,让我们看到几十年前邵阳百姓的真实生活。他们努力谋生、追求幸福,其奋斗与热情,与今天的我们并无二致。这些不经意间保留下来的印章档案,为我们打开了通往老邵阳的一扇窗。
(贺海鹏 提供资料 邵阳日报记者 杨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