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是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四条指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并明确列举了15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其中,政治能力不过硬、理想信念动摇、担当和斗争精神不强、政绩观存在偏差等成为“不适宜”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于干部下的渠道、下的程序以及如何加强督促检查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规定》鲜明亮出了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对于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激励广大干部冲锋在前、担当作为,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需要一批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铁肩膀”,同时也更需要警惕一些拈轻怕重、不堪重负的“软肩膀”,因此,要努力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管严管实,建好配强,提振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让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一是选树“铁肩膀”。树好“上”的导向,让干事者有舞台。让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让实干者得实惠,这是对干部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规定》指出,要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建设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忠诚干净担当”为导向,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铁肩膀”选出来、用起来。首先,要突出政治标准,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其次,要坚持事业为上,做到赛道相马,终点定局。把党和国家的事业放在首位,从事业需要出发选人用人。用人以公,方得贤才,真正做到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最合适就选什么样的人,摒弃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陋习,打破隐形台阶,不拘一格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让其在改革发展稳定的主战场、重大风险挑战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最后,要加强监督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考核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的实干业绩和作为来论“英雄”,坚持正向激励,反向问责,大力提拔任用勇于担当、狠抓落实、实绩突出的干部,让担当作为的干部有平台、有空间、有奔头,防止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要进一步深化干部绩效考核改革,推行差异化的绩效奖励政策,激励广大干部以新担当新作为、好作风好形象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二是鞭策“软肩膀”。立好“下”的标尺,让躺平者让位子。《规定》指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的问题,应当结合实际分类施策,严格执行问责、党纪政务处分、组织处理、辞职、职务任期、退休等有关制度规定,畅通干部下的渠道。只有让庸政懒政者下,能干肯干者上,才能有效激起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新活力。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下”不是目的,也不是为了下而下,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振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增强“不尽职就免职、不尽责就问责”的危机感,时刻保持对公权力的敬畏之心。因此,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是对这些“软肩膀”的一种鞭策,更是一种倒逼机制,倒逼其担当作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对于“下”的干部也不能一下了之,更不能“一棍子打死”;同时,可以采取加强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等形式,对他们的工作态度以及实际表现等进行帮教式转化,引导他们调整工作状态,激发其在新岗位履职尽责的热情。对于认真汲取教训、积极努力工作、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且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可以进一步使用或者提拔晋升,使之工作起来有盼头、有干劲,推动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