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公顷油菜花海在抛荒地上绽放,3000米机耕道串联起希望的田野,三塘水库投放2万尾鱼苗,黄兴光皮辣椒试验田喜获丰收,390平方米铜鹅养殖大棚拔地而起……今年以来,武冈市双牌镇栗山社区产业发展多点开花,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据悉,该村初步形成的“种养+”产业体系,预计年纯收益将突破35万元。 从基础设施改善到产业振兴,从乡村治理创新到文化滋养,湖南省监狱管理局驻村工作队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凝聚民心,让栗山社区从“负债村”蝶变为“幸福村”。
2023年5月19日,驻村工作队怀揣“让乡亲过上好日子”的初心,入驻栗山社区。“当时村里连像样的路灯都没有,产业发展更是一片空白,村集体账户上还挂着负债。”回忆起驻村首日的情景,工作队队长詹永华感慨道:“我们坚信,只要沉下心、扎下根,就一定能找到破局之路。”
驻村工作队深入调研后制定《湖南省监狱管理局栗山社区乡村振兴帮扶规划(2023年—2025年)》,将目标分解为年度任务:2023年夯基垒台,完成农机采购、机耕道修建等11个基础项目;2024年全面攻坚,实现产业项目落地见效;2025年提质增效,推动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他们积极协调后盾单位投入410万元帮扶资金,争取省财政衔接资金200万元,为规划实施注入“源头活水”。
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先行官”。2年来,该村实现5.18公里硬化道路通组入户,300余盏太阳能路灯点亮夜空,3400米灌溉水渠得以修缮,彻底解决农田“喝水难”问题。村民黄生月点赞道:“村里路水电网全覆盖,出门还有路灯,到处亮堂堂的,我们晚上散步、串门,感觉很幸福。”机耕道修到田头,让村民畅享农业现代化。“以前扛着农具走半小时泥路,现在开着农机直接下地,效率翻了好几倍!”
为实现产业振兴,工作队注重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帮助该村建设“油菜+水稻+光皮辣椒+铜鹅+渔业”复合产业体系。在推进农机服务项目时,村民对动辄数十万元的设备采购顾虑重重,担心亏损。工作队带着村“两委”成员逐户走访,算投入产出账、讲市场前景;组织村民代表到周边示范村参观,用事实打消顾虑。最终,社区合作社购置8台农机设备,培训8名操作手。设备试运行期间,操作手因经验不足导致故障频发,詹永华连续一周驻守维修车间,联系厂家远程指导,手把手教学。如今,这支农机服务队不仅完成社区的土地耕种和水稻、油菜收割,还承接周边订单,创收超10万元。
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驻村工作队推动建立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融合治理体系,修订村规民约,推行党员和“三长”积分制管理;改造村民服务中心,增设调解室、图书室;为留守儿童举办10天暑期兴趣班,在文体广场建起爱国主义教育长廊……栗山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华武说:“工作队带来的不仅是项目,更是新思想、新观念。现在村民参与村务的热情高了,邻里纠纷少了,文明新风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