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莫让“无效整改”成笑谈

袁光宇

5月10日,某单位工作人员接到群众举报,“立即整改”了一个问题,结果却闹了一个笑话。

原来,5月10日凌晨,有人在网上发布一条抖音视频,称在邵阳城区邵水东岸桃花桥下游约300米地段,各种藤蔓野蛮生长,有的藤蔓从河滩上越过或透过栏杆生长到游步道内,如同一道“绊马索”,使得游客不敢通行。发现视频后,该单位火速组织人员前往现场开展施工作业,将游步道栏杆周围的野生藤蔓清除一空,并将清理之后的照片发到相应微信群里。从抖音视频发布到“整改”到位,该单位仅用了3小时多一点,其态度之积极令人“称道”。

然而,事后人们得知,该游步道系水毁禁止通行的道路,反映问题的人和整改问题的单位都没有认真了解情况,一看到网友反映问题就迅速“整改”,将禁止通行的游步道上的藤蔓全部清除,做了无用功,还可能因此带来安全隐患。

该单位之所以闹出如此笑话,可能是因为“立即整改”已经成了条件反射。因为去年同期,几乎在同一地段,类似的“立即整改”,该单位已经上演过一次:2024年5月,一市民发现邵水东路风光带一处游步道的木质长廊被野生藤类完全“侵占”,发布抖音视频公开曝光,该单位当天便“立即整改”到位,只是去年游步道尚在正常使用之中,“立即整改”没有白费力气。

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本来是一种非常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体现了整改者的责任和担当。但如果一遇到问题或听到群众反映,就火急火燎进行“整改”,不调查了解,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分青红皂白盲目整改,不但起不到整改效果,或许还起反作用,那就贻笑大方了。

这样的整改,看似雷厉风行,立行立改,实际上还是未深入调研的形式主义,反映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各级各部门应从中汲取教训,坚持实事求是、精准施策,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