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老实人总会吃亏。”生活中,我们不时听到这种声音。真是这样吗?细想还得看吃苦与吃亏这本账应该怎么算,算“大账”还是算“小账”,算“经济账”还是算“发展账”?
对于年轻干部来说,添见识、增才干、长本事应是亟须补上的功课。没有这些积累和储备,往后的路则很难走。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理。在日常工作的苦与累中摸爬滚打,在基层的艰苦环境中历练锻造,真切感受到心志之苦、筋骨之劳,才能获得品德的淬炼、能力的提升。难怪不少成功人士回首往事,总是真心感谢年轻时曾经历的那段艰难和困境,可谓言出由衷。
不必讳言,很多人不怕吃苦,怕的是因此而吃了亏。他们担心,在基层吃了很多苦,却没有坐机关的人机会多;承担了很多急难险重的活,好事却没轮上他。如上述所言,吃苦的人,在诸多方面都有收获,本已没有吃亏。在名利上,也许他们一时失去了发展机会和空间,错过了评职称、升迁等,但是他们因为吃苦而得到的诸多收获,却为自己未来的成长发展积聚了后劲,增添了阅历,使他们跳得更高、飞得更远。从这个角度思考,吃苦又哪里是吃亏呢?
生活中也确有一种人,不管干什么事,总把自己的“小算盘”打得很精,生怕吃亏,遇到问题不是绕着走就是一推了之,不愿多干事,担心做事多就会出错多,而出错多就会影响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看法。这种生怕多做一点事和担一点责的人,也许一时钻得了空子,占到了便宜,但最终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时间一长,群众对这种精于算计、拈轻怕重、没有责任担当的人,自然会“另眼相看”,久而久之,对这种惯于偷奸耍滑的人终不放心,关键时刻又怎么敢用?
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如果总陷入“吃亏情结”里,难免就会畏首畏尾,斤斤计较,拈轻怕重,结果必然导致关键的几步走不好。如果把吃苦当作一种修行和历练,把吃亏当作一笔聚能的财富,他的一生必然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特别是那关键几步也走得更好。到头来一盘点,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他最终都没有吃亏。而真正吃亏的人,却是那些怕吃苦的人,那些投机钻营的人。他们也许获得了一时的安逸和名利,但失去的往往比得到的更多。
(作者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