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深入邵东——

探寻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邵阳日报记者 杨 吉

“目前我们通过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设备,不仅大幅减少了用工数量,更在提高产能的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稳定性……”4月15日,面对市政协专题调研组,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听完介绍,委员们饶有兴致地围聚在快速运转的机械臂旁,看着机械臂灵活伸缩、动作精准流畅,大家不禁对技术研发人员的创新攻坚精神竖起了大拇指。从曾经的“汗水车间”到如今的“智慧工厂”,东亿电气的探索创新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印象。委员们赞叹道:“这是科技赋能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供了良好的示范路径。”

随后,调研组来到湖南醇龙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醇龙科技积极开展产业转型升级,不仅建成了邵东首条箱包自动化生产线,还创新性地将智能芯片、电子元器件与传统箱包结合,积极探索智能穿戴系统中的智能箱包产品,并成功远销海外。去年,企业产销总值已突破4亿元。

调研中,透过一系列智能生产场景的鲜活画面,调研组亲身感受到了新质生产力为传统产业注入的强劲动能。企业代表们在交流讨论中一致认为,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必须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作用,深入挖掘传统产业潜力,创新生产运营模式,积极探索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与共性路径,从而实现“传统根基上的创新突破”。

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重要物质基础。邵东市作为享誉海内外的“百工之乡”,拥有打火机、箱包、五金、纸制品等特色轻工产业,其中多项产品的全球或全国市场占有率极高。近年来,邵东积极创建创新型县(市),聚焦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围绕“搭平台、聚人才、攻技术、兴产业”,持续助力特色轻工产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正是基于邵东传统产业基础深厚且转型探索积极的特点,此次调研组将其选作探寻“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答案的突破口。

在当天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来自东亿电气、阳光八点、醇龙箱包、长城精工等企业的代表与政协委员们围坐交流,共同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共商转型大计。企业代表们坦诚地提出了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难题:有企业希望政府组织学习东部地区的先进AI机器人应用经验,将其引入适合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线和流程;有企业反映升级机械化生产线虽然节省了人工,但也面临机械手效率低于人工、电费成本大幅增加的问题;还有企业指出,产业升级中的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依然突出,引进的先进设备需要高薪聘请外地人才操作,且人员流动性大。

调研过程中,大家认识到,要让传统制造业“老树发新芽”,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企业智能化转型;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从而有效夯实人才支撑;同时,要加大产业配套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此外,还应积极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新能源、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的融合,并探索与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跨界融合。

思想在不停碰撞,共识亦在不断凝聚。调研组表示,他们将把此次邵东之行沉甸甸的收获和深入思考带回,为即将召开的市政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题协商会做好充分准备。期待在会上与更多有识之士共同协商议政,为全市传统制造业更快实现转变,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贡献政协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