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清晨一醒来就看到微信上很多有关的帖子,其中能让我关注的有两个。
一个,是一位诗友发来的纠正我的错误的。4月22日,我写了一首七律《世界读书日感题》,没加思索与过细审订就发出去了,结果打错一个字,将其中“克己”的“己”打成“已”了。一字小差,直令整句文理不通。另一个,是振羽文学社张玉梅老师发来的她带着学生们晨读的图片。图片中那些手捧书本的孩子们天真可爱,认真专注。
设置“读书日”,目的无非是促进阅读。时下,人们都忙着为生计奔波,坐下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一个朋友,很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外国文学。他说的书的名字,很多我连听都没听说过。与他交谈,我觉着自己简直就是井底之蛙。他也喜欢古诗词,曾说跟着我学对联。我对他说,有你这样的文学功底,不过三年,你就会成为对联界的佼佼者,可惜的是他跟了很短时间就放弃了。
几年前,我参加了一个学习群。这个群开始叫“博学堂”,后来改成了“经典研习群”,群主让我牵头。从《诗经》开始到《楚辞》,从魏晋南北朝作品到现在正进行的唐诗,开始每周三、周六研习两次,后由于我精力不济,改为每周三一次。尽管有些人或是工作压力,或是兴趣转移,逐渐疏远了,但还有人在坚持。只要有人跟,我就坚持做。也有人笑我,那么多带奖金的征联征诗活动你不去参加,偏喜欢弄这些没效益的玩意儿。
读书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乐趣,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何乐而不为呢?小时候的读书经历让人难忘。当年,交学费和书籍费都是个问题。每次发下新作业本,总是左看看右看看,舍不得写。作业本正面用完了舍不得扔,翻过来再做演草本。虽然环境艰苦,但我很珍惜学习的机会。读工专后,我在煤油灯下读过书,在路灯下读过书,有时还去蹭人家市工人文化宫的灯光。当然,读书,不仅仅限于书本。朱熹的诗里讲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很重要的。在读书的同时,也要走出去开阔眼界。祖国大地这部宏卷,是人们一生也读不完的最好的教科书。
刚刚,在微信上看到卫惟诗友的一副关于读书的对联:“三余把卷吟,跳出乾坤套外,莽莽苍苍,浑不辨我是何人,今为何世;一瞬忘情乐,入归贤圣堆中,飘飘忽忽,快然与知心者论,造物者游。”读后,立即产生共鸣。写得好,这就是读书的一种境界!
(夏启平,邵阳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