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9

春季“敏感危机”咋化解?

市中心医院专家解析支招

邵阳日报记者 蒋玲慧 通讯员 李文娟 阳媚

曾媚正在接诊患者。

春光明媚时,有人却喷嚏连连;繁花盛开季,有人被皮肤瘙痒折磨得夜不能寐。4月28日,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市民明显增多。数据显示,该院皮肤科春季相较其他季节门诊接诊量高10%。为何春天过敏人群显著增多?本报特邀该院皮肤科主任曾媚,解析春季“敏感危机”背后的原因,并分享科学应对方法。

三大元凶引爆春季“过敏风暴”

环境“刺客”:一是花粉浓度高,春季植物花粉(如杨树、柳树、梧桐等)随风传播,是主要过敏原;二是尘螨活跃,气温回升、湿度增加,促使尘螨、霉菌繁殖;三是紫外线增强:皮肤屏障易受紫外线损伤,诱发光敏性皮炎;四是空气污染:PM2.5、汽车尾气等污染物与过敏原结合,加剧过敏反应。

体质“爆雷”:一方面存在遗传因素,过敏体质具有家族聚集性,如父母过敏,子女风险增加30%至50%;另一方面是免疫失衡,如Th2免疫反应亢进、IgE抗体水平升高,导致对无害物质过度反应。

生活“陷阱”: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频繁使用碱性洗护产品便是常见诱因;饮食不当,摄入过多高糖、高加工食品,会加重炎症反应;作息紊乱,长期熬夜、压力过大,会致使免疫力下降。

三大过敏信号巧识别

居家识别:普通感冒伴发热,过敏则无,过敏症状与季节相关,脱离环境后可缓解。

呼吸道:鼻痒、打喷嚏、流清涕(过敏性鼻炎);胸闷、咳嗽(哮喘)。

皮肤:红斑、风团(荨麻疹);干燥脱屑、渗出(湿疹)。

眼部:结膜充血、流泪(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情况分级应对方案

对于轻症患者,可口服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如布地奈德;皮肤过敏可涂抹糖皮质激素软膏,但需避免长期使用。重症患者则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

曾媚特别提醒:“切勿自行滥用‘网红药膏’,这类产品可能含有强效激素,易导致药物依赖。”对于易过敏人群,防护需做到“内外兼修”。外出时,佩戴口罩、防蓝光护目镜,在鼻腔涂抹花粉阻隔剂;居家时,使用除螨仪、空气净化器,并做好物理防晒,减少使用功效性护肤品,构建立体防护体系。此外,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可开展过敏原检测,过敏体质者可通过血清IgE检测、过敏原定量检测,制定个性化防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