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湘西一朋友邀约我来年四月去他的家乡桐花寨赏花作诗。其实,我老家的屋后也有一株几十年高龄的油桐。今年立春以来,该友人在微信群里时时晒出美丽的桐花,惊艳了四座。其时,我老家屋后的油桐,应该也在次第开放吧?此刻,离开故园已经三个多月的我,隔着屏幕闻着友人在“圈中”分享的花香,不由得愈加怀念起老家的那株油桐来。
关于这株油桐,不知是先前的哪位长辈有意种的,抑或是某颗幸运的油桐籽被某只不知名的鸟儿衔来,遗落在屋后的沃土中,生长出来的。油桐属落叶乔木,一般而言,高度应该在3米到8米,树冠也不甚宽大。而这株油桐,由于生长在屋后坡上的竹林间,竹子较高较直,又很密,它为了喝到露水,见到阳光,也铆足了劲,长出十几米高,这也许正应了那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然而,你若要说它“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油桐的树冠也会像竹顶那样瘦小且朝向单一,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这株历经千辛万苦总算从四周竹冠的围困中熬出头、见着青天的油桐,并没有见好就收,它贪婪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大口地畅饮着四季的甘霖,尽情地舒展开四肢,树冠如巨伞一般。
油桐的花,很有特色,含苞待放的时刻形如鸡蛋,椭圆,米黄色,很可爱。几场细雨的滋润后,某个清晨,它们悄悄绽放,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清香。我站在窗前望过去,那树冠上是白里透红的一大片,煞是壮观。走近去看,那花儿有半枚鸡蛋大,五片花瓣根部连在一起。每片花瓣的底部都有很多条向外呈放射状的鲜红的细条纹,而每条细条纹之间又充满了柔和的淡黄色。花瓣的正中间是几粒高举的花蕊,也是淡黄色的。
油桐的果实榨出的油也大有用处。记忆中,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及以前,农村的生活器具大多都是木制品,用久了会开裂、老化,还容易被蛀虫光顾。怎么办?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抹桐油了。木器抹过桐油后,能防晒防水防裂防虫,一举多得。只是,上过桐油后的木器,表面难免有一点黑乎乎的。尽管看相不佳,但表面散发着的淡淡的清香,直达人的五脏六腑,令人神清气爽。
物资匮乏的年代,供销社大量收购油桐果。这株老桐树可为我们家造了不少福。每到秋天,我们小孩就扒开落叶,捡拾油桐果,力争颗粒归仓。晒干后拿去街上卖,换回一些生活用品和学习文具。后来才知,油桐可以说浑身是宝。不但桐油为油漆、印刷油墨的优良原料,还有树皮可制胶,果壳可制活性炭,根、叶、花、果均可入药。
(柳格彬,湖南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