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是民意的结晶,更是治理的考题。从优化公交线路的民生细节,到直饮水工程的普惠共享;从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系列措施,到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创新探索……在邵阳,人大代表把群众的所想所盼写成建议,党委政府用真招实策把这些“纸上的盼头”变成“身边的实惠”。民主不再是抽象的词,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代表建议的形成,凝聚了人大代表俯下身子做调研、全心全意听民声、认真思考提建议的智慧和心血。而代表建议的办理,则是建议从“纸上”落到“地上”的关键一步。如何让建议掷地有声,落脚点就是“人民满意”。当代表建议得到落实,群众反映的问题得以解决,代表便能真切感受到建议“管用”“没白提”。这样从“纸上”到“地上”的转变,才能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黄艳梅代表提出调整公交线路时,把学生绕路的烦恼、居民出行的不便一一写进建议。不到一年时间,5路公交车新增了10个站点,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江晚春代表聚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她的建议推动了一系列“组合拳”的打出:政策文件的出台、心理教师队伍的扩容提质等,一套守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体系在各方努力下不断完善。当直饮水工程从“小众需求”变为“大众期待”,覃立勇代表的专业建议与政府的科学规划一拍即合,直饮水点从单位试点向公园广场铺开。这一份份凝结着为民初心的建议,在党委领导、人大督办、政府作为的闭环机制中落地生根,化作一件件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
从“提建议”到“见实效”的实践证明,“为民代言”绝非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责任和担当。正如一位连任两届的市人大代表所说:“我们提的是建议,政府答的是民心,老百姓收获的是暖心。”如今,全市共建成824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实现代表“扫码进站”和“码上找代表”双向覆盖。1.5万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奔跑在民生接力的赛道上,如同海绵一般吸收各方民意,持续为民发声,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