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国家经开区消防队”公交站乘坐5路公交车。 邵阳日报记者 刘小幸 摄
北塔区民政局开展儿童心理健康团辅活动。 邵阳日报记者 伍洁 摄
编者按
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广大代表紧扣民生关切与发展脉搏,以务实精准的建言推动“群众所盼”与“施政所向”同频共振,让制度优势持续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充分展现代表建议办理成效,推动建议成果更好转化为发展实效,本报即日起推出“代表建议追踪”专栏,报道建议从“纸上建言”到“地上风景”的蜕变之路,记录代表建议助力城市焕新提质、推动民生福祉改善的生动图景,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家门口的民主”正焕发着蓬勃生机。
代表建议追踪1
推进城市管道直饮水建设和改造
建议内容回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饮水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类管道直饮水、净水器、桶装水、瓶装水在小区、校园、办公楼等逐渐普及,高品质饮用水的市场需求量大。”2023年12月,市人大代表、洞口县自来水公司总工程师覃立勇在《关于推进城市管道直饮水建设和改造的建议》中提出,各地应结合实际需求,编制直饮水专项规划,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机关楼宇、医院、学校、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为管道直饮水的启动对象,开展先行先试,逐步带动居民小区建设。同时要明确建设和运营主体,加强监管、确保优质健康安全。
建议办理成效——
市人大常委会将《关于推进城市管道直饮水建设和改造的建议》列为2024年度重点处理代表建议。市城管局作为该建议的主办单位,积极向市人民政府争取政策,组织市自来水公司及专业机构对我市城区大型公园、车站、广场等多个场所进行了系统性调研,并走访了城区多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深入了解管道直饮水的市场需求,为项目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我市组建城市管道直饮水建设改造工作专班,在充分考量不同区域的人流量、市民活动规律以及周边环境特点的基础上,科学选定了10个公共直饮水点。去年10月,市自来水公司办公区域管道直饮水主体工程已顺利完成并通过了水质检测,同时在公司外部设置了便民取水站,为周边居民喝上直饮水提供了极大便利。紧接着,城南公园、双清公园和蔡锷广场三处公共直饮水点启动建设,并于今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下一步,我市将在沿江桥资江南路、西湖桥北端下、西苑公园等地增设公共直饮水点,同时逐步向各单位、小区推广管道直饮水项目,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安全、健康、便捷的公共直饮水服务。
代表建议追踪2 优化公交路线解决群众出行难题
建议内容回顾——
市人大代表、双清区东塔小学副校长黄艳梅在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调整一条公交路线往昭阳路段、立新路段行驶的建议》。“从新华路隧道口到茶厂这一路段,没有一趟车可以到邵阳市第一中学、明德学校。”黄艳梅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该路段沿线有紫薇、汽制、跃进等社区,这里的学生去邵阳市第一中学、明德学校上学,没有一趟公交车可以直接到达,家长和学生觉得不方便。此外,位于市一中附近的几个大型小区如邵阳兴昂国际城、双清家苑,其周边公交线路也少,数千名居民出行也不方便。
黄艳梅在建议中提出,从东大路和宝庆路开往老火车站方向的公交班次资源丰富,希望相关部门结合本地路网实际、线路分布以及群众需求,对线路进行科学论证,调整优化其中一条线路往昭阳路方向行驶,既解决公交线路扎堆不利于安全行驶的问题,又解决学生和居民乘车不方便的问题。
建议办理成效——
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考虑线路调整成本、涉及居民范围、站台数量等因素,于2024年8月15日完成了5路公交车线路优化调整,获得了沿线群众、学校、企业的一致好评。
据悉,线路优化调整后,5路公交车从北塔区枫林铺发车后,经原线路行驶至“茶厂”公交站后,改道经昭阳路、立新路、大兴路到“扬子巴士总公司”公交站。调整后,增设赵家冲、集仙村、九兴鞋业、双清家苑、双清家苑南门、国家经开区消防队、立新路东、大兴路北、三一重工东门、扬子巴士公司等公交站,双向往返路径相同。线路优化调整后,长度增加4公里,营运车辆数、票价、趟次、首末班时间均保持不变。
代表建议追踪3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建议内容回顾——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市人大代表、隆回县三阁司镇中心学校校长江晚春在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力度的建议》。
江晚春建议,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考核中的权重,实行专项考评;加大力度培训培养专业教师,编写好实践性强的教材;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设施设备和人才队伍建设要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开展家长心理健康知识线上线下培训。江晚春说,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心理健康教育就只是对心理抑郁学生进行疏导。
建议办理成效——
去年,我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十条措施》,并增设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费每年不少于200万元。为全面提升专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2022年起,市教育局每年8月份组织开展“邵阳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培训”。目前,全市1000人以上中小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实现心理咨询室全覆盖,全市现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674人、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11个,每生每年安排10元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设施设备。
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方面,2023年,市教育局首创“宝庆家长学堂”,邀请知名家庭教育专家,通过现场互动讲座+现场直播课堂+线上课程资源的模式,全方位立体化渗透式向广大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此外,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被纳入2025年市重点民生实事,年内将选配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210名以上,培训心理教师1000人次。
代表建议追踪4 缓解我市就业结构性矛盾
建议内容回顾——
市人大代表、九三学社邵阳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贺小玲在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缓解邵阳市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对策及建议》。
她全面分析了我市就业总体情况和市场主体状况及用工需求,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四点建议:一要全面发挥企业在招工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规范员工薪酬待遇、优化薪酬体系以及落实好各项劳动权益保障,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二要全力发挥政府在招工工作中的促进作用。从舆论宣传、政策落实等方面来增强我市对外来人员的凝聚力、向心力,组织定向、订单培训为企业提供“适销对路”的技能人才。三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人才供需中的灵活配置作用。紧密围绕城乡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需求,形成企业需求“人才库”,提供精准匹配。四要探索建立共享用工模式,解决企业阶段性用工难题。
建议办理成效——
近年来,我市经济持续回暖,市内企业用工数量出现增长,部分企业存在缺工现象,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市各级人社部门长期以来跟踪就业数据,从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指标分析,全市就业局势总体平稳,暂未出现规模性“用工荒”“就业难”现象。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就业促进工作,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我市人社部门积极引导用人单位规范管理,督促用人单位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倡导用人单位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2024年,我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31万人次,全市公共服务机构共举办招聘活动386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8.86万多个,累计达成就业意向5.73万人。此外,我市积极建设零工市场,促进共享用工在内的各种灵活就业模式,截至2024年底已建设零工市场31家,同时将该项纳入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计划建成零工市场50家以上。
(邵阳日报记者刘小幸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