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从邵阳铁炉冲走出来的,刚刚洗尽脚上的污泥就上岸的那种。以立身而言,他当“群主”当得最起劲;以立言而言,他写杂文和散文最顺手。
他本名刘诚龙,却取了个怪异的网名,曰“草莽一牛鸣”。人以为他自我高置,其实名起自他当年的牧童生涯。童年时代的他,打不赢发小文亚砣。自家的牛膘肥体壮,却能斗得过文亚砣家的牛,给他报仇雪恨……自此,草莽一牛鸣,一声声在乡村回荡,一声声在文坛嘹亮。
他一边在杂文界横冲直撞,像个斗牛士。他的杂文多数是用历史典故蒸馒头一样蒸出来的,一点点面粉被他一加工,加了酵素和膨大剂,成了香甜有嚼劲的馒头。一边在散文园地修篱种菊,泼茶赌书。一个霜打的茄子,一块家常的煎豆腐,都被他写得活色生香,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刘诚龙,你娘喊你回家挖土种辣椒》,千万别误会,这不是一句话,这是一篇散文的题目。别人文章题目都是诗眼,含蓄优雅,他文章题目土得掉渣渣,还是那发了霉的豆腐渣。你以为《红薯猪崽》是写用红薯喂猪崽崽,其实是写他弟弟。他总是这样特立独行,与众不同,不由得让我想起微信里的一个表情包:戴着宽大的墨镜,嘴角歪斜地痞笑。多年来,他修炼出一种鲜明的文体风格“诚龙体”:他的文章灵活融入方言俚语,同时穿插文言词汇,形成雅俗共融的独特韵味。
他是几个微信群的群主,大家对他敬重有加,一是因为他的人品,二是因为他的才华。他不把群主当霸主,群里谁都可以怼他。群公告是这样写的:“一,本群正气为上,义气为先,文气为重;二,本群欢迎有不同意见,因为谁都有脑子;本群不欢迎人身攻击,因为谁都有尊严;观点碰撞可以激发思考,人身不攻击,可以靠近心灵。”
别看他现在口若悬河,大庭广众下发言、作报告,草稿都不打,就那样纵横捭阖、恣肆汪洋地说下去,其实他小时候特别“出不得湖”。表姐结婚,他跟着父亲去吃酒,想多吃几块肉,打打牙祭,慰劳慰劳自己清汤寡水的胃,结果看到客人太多,就拼命往家逃。父亲把他按在凳子上坐着,他把头埋进衣服里,躲到桌子底下。刘诚龙啊刘诚龙,你也有这样的糗事,我大笑三声,心里平衡了许多。虽然他那些浓重的方言,有时让人难懂,但因常出妙语赢得掌声阵阵。
刘诚龙虽然名气大,却自称乡野作家,他坦然地说“我自乡野来”。刘诚龙出版过十多部杂文集、散文集、随笔集,其中《暗权力》等几本上过网络畅销书榜、《民国风流》等几本还再版三版。不论是散文还是杂文,都可以体会到他的“在野”气质。他众多著作中,我最喜欢的当属新版的《我自乡野来》,喜欢那种从书页里散发的泥土腥味、草木清香、故土月色。因为我也是自乡野来,乡野是我们的生命底色。
(李云娥,湖南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