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

序与跋

向上 崇善 践美

——邓永旺音乐评论选《评乐论词》序

尹晓星

音乐评论,乃音乐专业论文的一个独特分支。其在音乐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所担当的使命,是独一无二的。我品读《评乐论词》这部音乐评论选后,深感邓永旺作为一个青年作曲家、歌词作家,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原则与“美的规律”指导下,致力于以音乐艺术的崇高之美引领人们向上、崇善。

邓永旺满腔热情地希望我为这部音乐评论选作序,我委实是绠短汲深,岂敢僭越妄为之!然盛情难却,只好以蠡测海,谈点品文随感。

邓永旺作为湖南省“三百工程”文艺家,他的艺术实践始终贯穿着“双清明月”般的澄澈初心。从《挑担茶叶上北京》的经典重读到《外卖哥》的都市新声,从《呜哇山歌》的民俗密码到《海国图志》的开放胸怀,他的评论视野既深植湖湘文化的沃土,又眺望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这种“在地性”与“超越性”的辩证统一,在《用音乐讲好邵阳故事》《奔跑吧,邵阳》等篇章中尤为显著——他将故乡的山水风物转化为艺术批评的坐标系,让邵阳的油茶林化作解读民族音乐基因的密码。

细品全书,可见两条清晰的脉络交织:一为“技”的解析,二为“道”的追寻。在《〈歌梅拉〉赏析》中,他以人类学视角拆解土家婚俗音乐的符号系统;在《〈湘·绣〉解读》里,又以工艺美学的眼光透视非遗活化的声景重构。这种跨学科的批评方法,使其评论既具专业深度,又富文化温度。而当论及《新时代赞歌》《大地的颂歌》等主旋律作品时,他则跳出“命题作文”的窠臼,从“个体生命与集体记忆的共鸣”切入,揭示宏大叙事背后的情感逻辑。这种“以艺鉴道”的追求,在《红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交响》《致敬先行者与追梦人》等文中,升华为对艺术本质的哲学思考:音乐不仅是时代的回声,更应成为引领精神的火炬。

尤为珍贵的是,邓永旺的评论始终保持着“在场者”的温度。作为长期耕耘于创作一线的歌词作家和作曲家,他对《你是我阳光》的“心灵灯塔”效应有着切肤体验;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他对《山花红似火》中“乡村振兴的音乐表达”怀揣躬身实践的体悟。这种“双重身份”的互文,使得每个字似乎都在呼吸与跳动——评《主席的衬衣》,他能从花鼓戏的程式化表演中捕捉“小物件见证大历史”的剧作智慧;论《苗鼓文化的童趣表达》,他又在儿童视角的转化中窥见非遗传承的创新路径。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滋养,让他的评论既规避了学院派的悬浮感,又超越了感性的碎片化表达。

翻阅这部音乐评论选,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中国当代音乐长卷之中。在这里,《蓝蓝的夜,蓝蓝的梦》的朦胧诗情与《龙行天下》的雄浑气魄交相辉映;《乡下老家》的乡愁絮语与《江南放歌》的吴侬软语形成对话;《生命至上》的生命哲思与《九月的风,九月的甜》的丰收欢歌谱写出多声部的时代交响。邓永旺以评论家的睿智与艺术家的敏感,在这些看似离散的篇章间编织起隐形的经纬:从《永远的乡愁》到《新时代的回响》,从《家国情怀的寄托》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音乐诠释》,他始终在探寻一个核心命题——在全球化与在地化激烈碰撞的今天,中国音乐如何既守护文化根脉,又拥抱现代性表达!

书末附录了多位文艺评论家、歌词作家的评论,恰似多棱镜折射出的七彩光谱。如著名词作家周飞跃赞其歌词“如资水般清澈”;著名歌词作家、文艺评论家邝厚勤称其乡愁书写“让瓦楞上的青苔都带着心跳”……这些来自不同维度的声音,与主体篇章形成复调共鸣,共同构建起一个立体多维的邓永旺:他是用《老父亲》的质朴旋律催人泪下的创作者,是用《苗寨飞歌》传递美与善的践行者,更是以“邵阳十大文艺新闻人物”的身份推动地域文艺发展的引领者。

《评乐论词》的出版,恰逢中国音乐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的关键时期。这部著作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提供了数十首音乐作品的精妙解读,更在于它示范了一种“扎根人民、观照时代”的批评范式。在这里,理论不再是悬浮的学术概念,而是化作解读《阿妹出嫁》民俗意象的钥匙;评论不再是冰冷的文本分析,而是成为《歌梅拉》中土家儿女的情感共谋。当我们在《醉美城步》的山水韵律中听见生态文明的足音,在《无限江山》的壮阔和声中感受文化自信的脉搏,便会懂得:真正的音乐评论,从来都是人民心声与时代同频共振。

品读邓永旺的评乐论词文章,我委实心情十分激动,获益殊深,感触良多!

他的每篇音乐评论,下笔非凡,主旨明晰,立意高远,情理交融,意趣盎然。在我看来,唯有作者致力于学艺先学德、为文先做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才可能有如此襟怀,把握时代之变,擘画人间正道!邓永旺在《音乐评论写作札记》中说:“切实坚守艺术理想,作曲作词写评论,创、评双管齐下,两手过硬。‘硬’在时时刻刻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与文化需求出发,致力于在学理、学术规范下,切实做到肩头有责任,心中有人民,笔下有乾坤的使命担当,撰写每句话力求顺民意、汇民智、惠民生、暖民心。”因此,邓永旺创作与评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他论乐评词的文章,切实做到以理立论,顺势而为,真正做到了将人民群众对真正高雅的音乐艺术的追求与关爱,倾注于自己的笔端;对所评介的作品,若发现了不利因素与倾向,在关键时刻他勇于“亮剑”!

一言以蔽之,邓永旺的音乐评论写作,是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原则与“美的规律”指引下,肩负举旗帜、聚民心、展形象的使命,为人民抒发心声,为时代培根铸魂!

(尹晓星,湖南省评协音乐评论委员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