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5

一次跨越城乡的教育对话

——大祥区燕子学校教改项目组赴隆回草原学校研学纪实

邵阳日报通讯员 缪练茹

4月11日清晨,大祥区板桥乡燕子学校校长唐玮带领《乡村小规模学校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项目组成员,迎着晨曦,踩着露珠踏上了前往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草原学校的旅程。经过3小时蜿蜒曲折的山路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海拔1300米的草原学校,开启了一场跨越城乡的教育对话。

坐落于雪峰山深处的草原学校,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迎接远道而来的教育同行。在草原学校校长谭美珍的引领下,项目组一行参观了依山傍水而建的校园。竹木结构的校门古朴典雅,教学楼外墙上瑶族挑花图案与学生的美术作品交相辉映,展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情与艺术氛围。后院,一片片绿意盎然的班级菜地更是引起了项目组教师们极大的兴趣。

恰逢课间休息,身着靛蓝瑶服的学生们热情地邀请客人们加入他们特色的大课间活动。花瑶跳竹竿与现代课间操的创意融合,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的活力与风采,更让教育工作者们深刻感受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

随后,项目组随堂观摩了两节语文课。在六年级的阅读课上,课题组支教教师尹洁执教了课文《鲁滨逊漂流记》,引发了项目组对乡村孩子课外阅读现状的深度思考。青年教师奉花香则呈现了一堂生动有趣的二年级写话课《有趣的蛋壳》,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和对知识的渴求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课后,两校教师围绕“如何让语文课堂既扎根乡土又对接课标”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课改项目主持人杨建洪分享的“移动图书角”实践案例,与草原学校践行的“山林诵读会”在理念上形成了共鸣,不谋而合。

“这次研学不是简单的经验输出,而是教育智慧的双向流动。”项目组全体成员在研讨结束后发出了共同的感慨。草原学校因地制宜的教学创新,为乡村小规模学校质量提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鲜活的样本。返程途中,项目组成员已着手将采集到的教学案例纳入研究数据库,计划通过“城乡教师成长共同体”平台开展常态化教研。

暮色渐浓,项目组的车辆驶离群山,而教育振兴的星火正在湘西南的春夜里悄然传递。这场跨越城乡的教育对话,不仅为课题研究注入了源头活水,更让教育工作者们深切体会到:乡村教育的振兴之路,既要接续乡土文脉,也要搭建智慧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