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5

乡土视野

故园星辉

黄民能

龙烟山脉的褶皱深处,蛰伏着我魂牵梦萦的故园罗家坊。马鞍山似一匹蓄势的骏马,鬃毛飞扬,镇守东方门户;蓼水河蜿蜒如练,波光粼粼,恍若九天银河倾泻人间;南北梯田层叠,恰似仙人弈罢未收的翡翠棋局;星罗棋布的院落,在阡陌纵横间勾勒出大地的年轮。每至春分,我总爱独立晒谷场青石阶上,看炊烟与山岚缱绻缠绵,将粉墙黛瓦洇染成一幅流动的水墨丹青。

暮色四合时,蓼水河便成了大地轻吟的琴弦。对岸竹影婆娑,疏落有致的灯火次第点亮,犹如女娲补天时遗落的星辰碎片。马鞍山敛起白昼的锋芒,化作守护乡土的温柔脊梁。罗家坊的夜晚从不沉寂,路灯织就的星网下,晚归的拖拉机拖着月光的犁铧,在夜色中犁出一道银亮的轨迹。村卫生所的长明灯恒久不灭,宛若一枚凝结时光的琥珀,温暖着寂寥的夜。

这片被星辉亲吻的土地上,先民以锄犁为笔,以大地为笺,书写着永恒的田园诗篇。祠堂前的状元古井,粼粼波光中倒映着七百年文脉。春耕时节,常见戴眼镜的后生手捧书卷走过田埂,微积分公式与秧苗的倒影在水田中交织成奇妙的图腾。

我悬壶济世五十三载,药箱里始终珍藏着那本泛黄的《赤脚医生手册》。为五保户问诊归途,总能在某个转角邂逅岁月的馈赠——或是当年亲手接引的新生命,如今已执起教鞭立于三尺讲台;或是治愈的老人,颤巍巍捧来带着山岚清香的菌菇。那些奖章证书深锁樟木箱底,唯有墙上锦旗沐着晨昏,红得愈发灼目,宛如山间不凋的杜鹃。

七十六度春秋如白驹过隙,我已青丝成雪。如今后生们在村口建起电商驿站,将山野的馈赠——八月炸的甘醇、野茶油的芬芳——送上云端,屏幕里飞舞的订单如同归巢的雨燕。祠堂重修竣工那日,我仰望飞檐下新悬的“医道仁心”匾额,鎏金大字浴着朝霞,恍若当年父亲教我研读《千金方》时,那缕穿透窗棂的晨曦。

暮色苍茫时,我爱独坐河畔。对岸新架的跨河大桥亮起璀璨灯带,宛如卧波长虹。晚风送来琅琅书声,与潺湲水韵相和鸣。我仿佛听见古老村落年轻的心跳,正穿越七十二道青翠山梁,叩响属于未来的朱漆大门。夜露渐浓时,祠堂的铜铃在风中轻颤。回响里,既有昔年书生晨读的吟哦,又融着今日孩童诵读外文的清音,在时光的长廊里交织成永恒的复调。

(黄民能,绥宁乡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