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锅肉,在众多“川味”中,无疑是最经典的代表。它简单却不失考究,朴素却依旧味美。
我和回锅肉的缘分实在是薄,只是小时候在奶奶家时能常常吃到。
记得小时候,夏日的傍晚,便有回锅肉的香气阵阵飘来——这就是晚饭开始的信号!我撒开腿飞奔回家,洗完手开始美滋滋地吃饭。
我曾向奶奶拜师学艺,却发现做回锅肉很难。
首先,肉片的大小是要筷子夹起时会不断抖动的。这就极其考验人的耐心和刀法了。其次,肉片下锅“熬”,也就是爆炒。必须将肉片熬至呈茶船状。辅料还得用郫县豆瓣,那才对味!在熬肉时需不停地打去浮沫。艳红的火舌舔着锅底,锅中咕嘟咕嘟直冒泡,奶奶手把汤勺,又轻又慢地打去浮沫,一下又一下,一下又一下,这更是对耐心的极致考验。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开吃了!
奶奶用素净的白瓷碗将回锅肉盛了上来,肉皮韧,肥油脆,瘦肉香。我夹起一块肥瘦相间的回锅肉放入口中,略加咀嚼,刚觉肉香四溢,便立刻被鲜嫩的蒜苗和爽脆的豇豆冲淡了油腻。嘴巴一刻不停地咀嚼着,眼睛直盯着碗中的回锅肉,手持筷子再往嘴里塞入一小团软硬适中、颗粒分明的米饭……那滋味,都不能用唇齿留香来形容!
细细品来,才下舌尖,又上心头。这是回锅肉的味道。是盐的味道、豆豉的味道,是淳朴的味道、豪迈的味道,更是童年的味道,家乡风土人情的味道。
(指导老师: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