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我市就业帮扶车间建设数量和吸纳脱贫人口就业人数居全省首位

小车间撬动大振兴

邵阳日报讯 (记者 王秀丽 通讯员 陈名慧 杨昌泉) 3月31日,记者从全省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暨巩固壮大就业帮扶车间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我市围绕脱贫人口就近就业需求,建设就业帮扶车间1223家,吸纳4.88万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就业1.29万人,就业帮扶车间建设数量和吸纳脱贫人口就业人数居全省首位。这些遍布城乡的小车间,正成为巩固脱贫成果、赋能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在邵阳市飞翔皮具有限公司,缝纫机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马不停蹄地赶制时尚箱包。作为“湖南省示范性就业帮扶车间”,飞翔皮具通过“零基础培训+弹性工时+福利保障”模式,让周边村民零基础在企业快速成长,并安心工作,有效解决了附近脱贫劳动力就业难题。目前,该企业共有员工174名,其中吸纳周边脱贫劳动力73名,人均月工资超4000元。

在新邵县四杰竹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车间内,机声隆隆,工人们正将一根根翠竹化为精巧的深加工产品。这家扎根乡村的企业,近年来在新邵县政府累计150余万元补贴支持下,投资220万元建成多个南竹种植基地,带动村民从事南竹种植,增收致富。车间现有员工122人,其中27名为脱贫人口,人均月工资达4000元。

为破解车间发展难题,我市打出“组合拳”。加大对就业帮扶车间硬件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解决用地、用电、用水问题;全面推行政企协同“三免两补”政策,全市累计落实各类补贴资金1.09亿元,助力车间轻装上阵。

另一方面,我市打好资源盘活“特色牌”。依托百万邵商、劳动力资源充足、农特产品丰富、箱包等轻工产业集聚的邵阳本土优势,通过园区引领、商会参与、帮扶单位协同、地企共建等方式,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兼顾地方特色资源优势,采取“企业+车间+集体+农户”“电商+帮扶车间”等多种模式,推动帮扶车间多样化、多元化发展。

目前,全市现安置脱贫人口100人以上的104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实现就业帮扶车间全覆盖,全市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59万余人。我市正以小车间撬动大振兴,让脱贫群众的“饭碗”端得更稳、幸福底色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