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绥宁县干部群众纷纷祭奠和缅怀长眠在江唐公路旁的红军小烈士

“我们都是‘五点钟’的后人”

邵阳日报讯 (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莫再安) “我们和我们的后人,世世代代都会来给您扫墓。”4月以来,绥宁县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来到瓦屋塘镇,祭奠和缅怀安眠在江唐公路旁的红军小烈士“五点钟”。

“五点钟”的真实姓名和具体年龄不详,原系1935年12月随红二军团红五师激战鸡公坡时的司号员。因其每天清晨5时准时吹响起床号,红军指战员和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五点钟”。

“五点钟”的父亲也是红军战士,在辗转征战中牺牲,而幼小的“五点钟”在异常惨烈的鸡公坡战斗中负伤掉队,流落在瓦屋塘一带,不得不在四虎寨一个大地主家中担任长工。

“五点钟”在四虎寨悄悄鼓动当地群众打地主、打“白狗子”。一直暗中监视“五点钟”的大地主非常害怕,决定暗地里杀害“五点钟”。

“五点钟”得到群众消息,连夜往水口方向追赶红军部队,至瓦屋塘水庙仔一带时,被大地主的家丁赶上。大地主狠心地用竹席将“五点钟”卷起,扔入河中,活活淹死。当地群众悲愤不已,6名青壮年用斧头将大地主砍死,然后投奔红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瓦屋塘镇先后4次修缮“五点钟”的墓地。每年清明期间,前往祭奠“五点钟”的人络绎不绝。

“我们一定要把您战斗过的瓦屋塘镇打造成‘高山茶叶之乡’和‘玉兰片之乡’。”4月1日上午,瓦屋塘镇党委、政府20多名干部将“五点钟”的墓地打扫得清清爽爽,该镇党委书记杨磊带领大家在墓前许下誓言。

当日中午,瓦屋塘镇返乡创业企业家代表贺春生和贺鹏飞乘工厂午休时间,带领员工前往缅怀“五点钟”。贺鹏飞斟满一杯酒,缓缓洒在“五点钟”的坟头,“你们用生命打下来的江山,我们有责任建设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