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美食,我吃过回锅肉,尝过多宝鱼,品过小龙虾,但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乡下的柴火鸡。
每次回到乡下爷爷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便是柴火鸡。柴火鸡一出锅,妈妈还未端到桌上,我便冲过去,夹一两块放进嘴里,来个先吃为快。柴火鸡的美味,主要缘于食材、柴火与技艺,三项缺一不可。
柴火鸡所用的食材——鸡,必须是乡下爷爷家喂的走山鸡。爷爷家旁边有一座小山丘,鸡们每天除食用爷爷准备的包谷之类的食物外,大部分时间结队在小山丘四处找食,小虫及嫩草都是鸡的进食对象。这样在山丘上奔跑、感受大自然的鸡,我们当地称之为“走山鸡”。这鸡一般很难抓到,每次回乡下前,爸爸都提前打电话给爷爷,做好关鸡的准备。有一次,没有提前准备,我们四五人去抓鸡,最后两手空空,我非常失望。爸爸只好从集市上买回来一只鸡,由妈妈做柴火鸡,出锅后我迫不及待去品尝,味道完全不一样。从那以后,我家柴火鸡的原材料均是走山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乡下厨房烧菜大多用的是燃气灶,柴火灶少之又少。当初爷爷修建房子的时候,妈妈极力主张要建个柴火灶,我猜想应该就是为此准备的。每次做柴火鸡时,我趴在灶台上,看到在锅里跳动的鸡块,忍不住也拿起锅铲去搅动搅动,好像这美味的出锅我也有一份功劳。但更多时候,我承担的是烧火的工作,将一块块木柴送进灶膛,按照妈妈所说,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年少的我把不住火候,最后还是在大人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剁好的鸡下锅后,需柴火焖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出锅,那鸡汁格外香甜,拌上米饭,绝对美味。
美味柴火鸡最不能缺少的是技艺。妈妈对柴火鸡的制作,我非常佩服。从选鸡、剁鸡到炒鸡,每一个环节都有讲究。妈妈专门挑选健壮、冠红的鸡,说这样的鸡肉紧致、有味道;剁鸡环节也重要,要稍大一点,不然焖后容易搅碎;炒鸡阶段最关键,我常常看到妈妈在鸡肉渐黄时加水,放上葱姜辣椒,有时还放上一些土豆,最后盖上锅盖,余下的就是掌握火候及出锅。
说实话,我愿意回乡下的想法主要是因为柴火鸡的美味。每吃一回,都有甜甜的回忆。 (指导老师:刘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