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7

扬法治之帆 为发展护航

——我市创新推进法治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欣欣向荣的邵阳经开区湘商产业园,是“政法巡回服务专家团”重要护航对象。 申兴刚 摄

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联合开展的“千所联千企”法治体检活动,积极为企业主排忧解难。

2024年8月6日,邵阳市政法巡回服务专家团第二分队驻发制品行业法律服务工作站揭牌成立。

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法治护航·问需企业”调研座谈会。

去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10亿元,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8%;九大产业链实现总产值4050亿元,增长8.5%。

耀眼的成绩来之不易,背后既有市委、市政府大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也离不开全市政法系统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扎实做好善服务、强保障、优环境各项工作,以高质量政法之为、法治之力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努力。

市委政法委

打造“护航舰” 政治领航“强担当”

为响应中央、省、市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落实“三高四新·法治护航”三年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市政法系统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积极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在市“三高四新·法治护航”工作专班领导下,市政法系统组建“政法巡回服务专家团”,该团由20名市级政法单位负责人、18名产业链(产业集群)相关单位责任人、18名产业链(产业集群)法律工作者、9名市法学会人员组成,按照“一产业链(集群)一分队”原则,设立“9支分队”。市委政法委要求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市里模式组建相应机构。

去年以来,“政法巡回服务专家团”建立了政法服务产业集群(产业链)“一对一”机制,通过“专业对产业、专业对行业、专业对企业”的政法组团式服务,实现了涉企法治服务力量的有效聚合和服务精准度的提升。

各分队深入企业园区、龙头骨干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结合“三送三解三优”等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收集企业需求,解决企业难题。去年以来,共走访企业496家,收集问题563个,其中521个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

此外,“政法巡回服务专家团”还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推出了“菜单式”法律服务、“会诊式”专家服务和“远程式”在线服务。这些特色服务模式既满足了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又提高了政法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其中,“菜单式”法律服务既“一事一议,一题一策”,又根据企业公共所需提供普惠性政法服务;“会诊式”专家服务实行“一案一会诊”“一事一诊策”,确保问题得到专业、精准的解决;“远程式”在线服务则通过视频线上会议等方式,协助企业做好风险排查和化解工作,同时,公开联络电话和邮箱,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网络举报平台,确保企业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响应和处理。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市政法系统还开展了“护企安企”专项打击行动、解忧化纷纾困行动、进企法治体检行动、企业帮扶行动。这些专项行动围绕产业集群(产业链)、园区等周边治安环境、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开展打击“三强三堵”、假冒注册商标、侵犯商业秘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等扰乱市场秩序、破坏公平营商环境、损害合法正当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市公安局

“警”跟“企”盼,重拳出击“零容忍”

自去年以来,市公安局积极响应法治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号召,市、县两级公安部门紧密配合企业需求,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致力于营造公平诚信、规范高效、便捷贴心的一流市场环境、执法司法环境和政法服务环境。

他们深入开展“法治公安建设年”活动,深化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不断完善公安执法监督体系,加强警种部门条线管理;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改革,全面落实护航“五好园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双十条”举措,健全警企联动机制,推动企业加强内部安防建设,加大园区周边社会治安训练与防控力度。结合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和治安突出问题整治行动,市公安局对涉企违法犯罪行为实施“零容忍”打击,为邵阳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此外,市公安局还聚焦大健康、现代农业两大产业领域,由局领导带领“政法巡回服务专家团”第四、第八分队全体人员以及4位律师代表,深入所联产业所联企业走访座谈,全力解决企业难题。去年5月21日,在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专家团成员对湖南玉新药业有限公司等六家重点企业的合法经营情况进行“望闻问切”,现场共解答各类法律问题30余个,收集涉企执法、征地拆迁等各类问题3个,受到企业代表一致好评。

市中级人民法院

“法”追“案”需,司法服务“精细化”

去年以来,我市法院系统立足司法审判主责主业,以“精细化”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审判服务和司法保障。

全市法院系统加强对侵害企业合法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244件,涉及523人;审理破坏生产经营案件3件,涉及20人。同时,府院联动解纷机制在保护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湘民特30号案件将“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无缝衔接,被列为湖南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优秀案例之一。此外,全市法院还延伸知识产权司法服务,多次开展知识产权法治宣传活动,并与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

在畅通市场退出渠道方面,全市法院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以来,共受理破产案件95件,已审结92件,审结2年以上破产积案5件,目前全市法院无3年以上破产积案。同时,持续加强执破融合工作,去年以来执转破审查案件达86件。规范预重整案件的审理,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法院共受理预重整案件6件,适用频率明显增长。

为深化府院联动机制,加强审判管理,保障企业胜诉权益,去年以来,全市法院执结涉企执行案件5403件,执行到位21.8亿元。同时,市中级人民法院多次组织政法巡回服务专家团成员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为我市“特色轻工业产业链”发展提供优质法治服务和保障。还在邵阳经开区召开“访企问需,送法上门”座谈研讨会,为新能源龙头企业三一专用汽车、湖南达力智能装备等企业提供专业化实质化法治服务。

去年以来,该院延伸司法服务,与邵阳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合力化解民营经济领域矛盾纠纷,共调解涉企纠纷8件。

市人民检察院

“检”治不法,助企成长“规范化”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检察机关积极践行“规范化”理念,深入开展了“检察护企”暨“三高四新·法治护航”专项行动。据统计,全年共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案件161人;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4件,办理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5件。

去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创新制度机制,着力提升案件办理质效。去年7月,市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涉企案件报送备案审查工作,该项工作举措被湖南刑事检察专项行动专刊在全省检察机关推荐。

为确保各类经营主体能够依法平等受到保护,市人民检察院还开展涉企刑事“挂案”专项清理行动。通过建立未清结“挂案”台账,强化与公安机关协同配合,对全市55件涉企案件进行核查,并全部清结到位。

在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方面,我市检察机关也展现出了积极的作为。去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共对7件案件制发检察意见,并反向移送行政机关进行处罚。

此外,市人民检察院还积极开展涉企民事生效裁判监督工作,去年,共受理涉企民事生效裁判结果案件93件。同时,与市人大一起开展了对全市法院2020年以来涉企“终结本次执行”案件开展专项评查活动,共评查涉企终本案件4612件。

为畅通检企沟通渠道,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去年5月,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开展了“法治护航·问需企业”的座谈调研,收集意见建议共100条,检察机关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现场回应,并在会后积极跟踪落实。同时,以“政法巡回服务专家团”为抓手,多次深入联点的企业进行实地走访,为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市司法局

“司”职护企,法律体检“专业化”

自去年以来,我市司法系统积极推动“政法巡回服务专家团”护航产业发展,以“专业化”服务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司法保障。

在严格审查程序方面,市司法局加强了对涉企规范性文件的审核把关,去年共审查政府规范性文件17件,市政府合同送审稿22件,市政府涉法事务送审件12件,并出具书面合法性审查意见书16份。同时,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清理规章政策文件168件,暂未发现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情形,并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和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加强罚款设定源头治理。在加强执法监督方面,市司法局推动了多项涉企行政执法制度的出台,并牵头开展了全市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提级整改工作。各级行政执法单位共自查并整治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1093个,有效提升了涉企行政执法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聚焦主责主业,市司法局还积极推动法律服务便捷贴心。去年,全市共开展“一起益企”送法进企活动87次,深入开展“三高四新·法治护航”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活动,受理涉企案件73件。同时,持续开展“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活动,成立“服务实体经济律师服务团”,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去年,全市73家律师事务所与100余家中小企业开展律企共建、结对服务,去年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2350次,进行法治宣传376场,开展“法治体检”403次,调处矛盾纠纷418件。此外,还高效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去年以调解和解方式办结的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共28件,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受理涉企行政复议申请114件,办结81件,纠错13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上百万元。

市司法局还积极参与“政法巡回服务专家团”护航全市产业集群(产业链)发展工作。去年5月,在市委政法委领导带领下,“政法巡回服务专家团”第五分队、第九分队全体成员,市法学会专家委员会“智囊团”专家,深入湖南天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走访,组织邵阳紫鑫大酒店等6家企业负责人座谈。去年,第五分队和第九分队共走访调研企业9家,收集问题建议10余个,从法律层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助推全市数字经济、精品文旅产业链健康发展。

法治护航大产业,蓄势赋能新发展。

一张张闪耀着光芒的成绩单,一项项新出台行之有效的新规定,一个个在各县市区产业园区“零距离”服务的活动,无不凝聚着全市政法人善服务、强保障、优环境的决心与努力。

今年,全市政法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切实把良好的营商环境视为邵阳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招商引资的“强磁场”、释放活力的“稳定器”,持续地创新推进法治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市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出蓬勃的政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