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李熹珩 通讯员 谢翠玲) 3月21日,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成功为一名超早产儿实施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
据悉,该患儿出生时仅26周、体重为900多克,并伴有肺部发育不全。在住院治疗期间,患儿被确诊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右眼病变更为严重,急需精准有效的治疗干预,否则将面临失明风险。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见于早产儿的眼部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尚未发育完全,而出生后需要吸氧,高浓度的氧会抑制视网膜的正常生长,从而导致视网膜病变。该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视网膜血管发育不完全,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后果,部分患儿最终导致失明。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该院迅速组建了由眼科和新生儿科专家组成的手术团队。术中,新生儿科团队全程实时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时给予镇静和吸氧等全方位的生命支持;眼科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精准地将抗VEGF药物注入患儿眼内。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效调控视网膜内促血管生长因子的浓度,促进血管正常发育,阻止异常新生血管生成,从而从根本上遏制了病变的发展。
眼科主任医师王会艳表示,此类手术的关键在于对病变程度的精确判断以及在最佳治疗时机介入。早产儿眼球极小,手术操作空间受限,对医生的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和临床经验都是极大的考验。她指出,ROP治疗是一个挑战,规律的随访评估至关重要。
新生儿科副主任罗勇表示,28周以内的早产儿即为未成熟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易发,不但眼部手术风险大,且术后眼科随访管理要求严格,因此眼科及新生儿团队紧密协作尤为重要。“我院收治的最小胎龄早产儿为25周,最低体重仅680克。救治这类患儿,不仅需要多学科协作,更需要从早期就开展系统、全面的综合管理,以确保患儿的生存与后续健康发育。”罗勇说。
截至目前,该院已成功进行两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手术,为全市早产儿眼病治疗引入了新的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