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1

新宁县 打造乡村振兴的“橙”功之路

崀山脐橙园。

脐橙园里的美丽乡村月汉村。

湖南山之良科技有限公司。

选果装箱。

湖南山之良科技有限公司的榨汁车间。

采摘脐橙。

丰收的喜悦。

崀山景区。

浪漫崀山,橙意新宁。

春分时节,新宁人民感受生命的律动,拥抱自然的馈赠:绵延起伏的3.3万公顷崀山脐橙林,成为橙农的“银行”。果园里,勤劳的橙农们穿梭其中,精心打理着一棵棵脐橙树。公司里,工人们将一件件脐橙打包装车,发往世界各地。园区里,精深加工企业产出一杯杯鲜榨橙汁,研发香料等新产品。

近年来,新宁县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将崀山脐橙等优势特色产业作为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主抓手。按照“稳面积、提品质、创品牌、增效益”总方针,紧扣“标准生产种出好果子,品牌营销卖出好价钱,社会合作实现好服务、科技引领培育好农民,融合发展延伸好产业”五好目标,全面深化补链强链延链工程。全力推动脐橙产业从抓产品向抓产业、从抓生产向抓链条、从抓环节向抓体系转变,努力打造以崀山脐橙为主导的三产融合、多元共生的产业名片,成功探索出一条以脐橙产业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龙头企业发力,脐橙产业“一路生花”

3月18日,新宁县高桥镇的橙园里洒满阳光。果农李建国站在脐橙树下,脸上笑开了花,心里美滋滋地算起了“幸福账”:“去年,我家20亩橙园收入18万元,合作社分红2万元,农家乐又赚了5万元。这日子越过越红火,比橙子还甜呐!”李建国的幸福生活,是新宁众多脐橙种植户的生动写照。在脐橙产业的带动下,他们的日子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新宁县崀山果业有限公司内,一辆辆满载崀山脐橙的卡车即将踏上出口征程,把新宁的甜蜜送往世界各地。该公司董事长陈锡祥自豪地说:“去年,我们脐橙的出口量达4300吨!我们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与121户果农达成了合作。”

陈锡祥从1981年开始种植脐橙。在种植与经销脐橙的过程中,他发现新宁脐橙虽然种植面积广、产量大、口感好,但因缺乏专业的保鲜、贮藏与加工包装,销售时间较短,价格普遍较低。尤其是丰产年份,果农还常遭遇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于是,2003年,陈锡祥筹资在新宁创办了一家水果产销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公司逐渐成长为一家集基地种植、保鲜储藏、采后处理、冷链和贸易于一体的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陈锡祥感慨道:“多亏了县委、县政府的帮扶,我们去年率先建成智能生产线,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公司目前已有的冷链贮藏技术,能够让崀山脐橙保鲜贮藏到第二年的七八月份,大大延长了崀山脐橙的销售时间。”

一马当先,万马奔腾。2024年,为推动分级销售提质上档,新宁县积极引导企业在产后加工分级环节发力。崀山果业有限公司建成一条脐橙智能生产线,实现生产和销售的标准化。恒发果业有限公司建成了脐橙商品化采后处理中心,将脐橙精确分为12级。经过这一精细分类,脐橙售价最高能提升40%,产品附加值直线上升。

在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方面,新宁县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积极开展“百企联百村”行动。20家省市级龙头企业纷纷响应,3.73万农户入股受益,种植面积5亩以上的大户有4万户,种植面积10亩以上的超过8000户。大家齐心协力,成功编织起一条完整的脐橙全产业链,真正实现了“产业兴、橙农富”。

在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新宁县大胆探索“龙头企业+村集体股份公司+农户”模式。如今,该县已有127家服务组织、5家省级联合体,各方力量汇聚,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其中,龙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服务平台,就像一个全能的“大管家”,覆盖多项服务,还成功孵化出3个专业团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科技赋能,成就脐橙的“黄金时代”

“以前,种植脐橙都是‘靠天吃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回报率还未知。”新宁县金石镇月汉村村民李兴笑着说,“现在利用了科技手段,不仅降低了果园的管理成本,又提升了果品品质。我们腰包更鼓了,村里的建设也都围着脐橙‘转’!”

曾经,月汉村因土地贫瘠、人口外流,村庄相对冷清,经济比较萧条。但如今,这里摇身一变,成了脐橙产业示范村,成为“全球华脐第一村”。果农们采用科学种植方法,种出了高产优质的脐橙。这些黄澄澄、圆滚滚、甜蜜蜜的脐橙,在村民眼中就是实打实的“金果果”,承载着他们的致富希望。

近年来,新宁县按照控、精、准、统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该县建立和完善脐橙病虫发生动态预测预报观察监测点,定点、定树、定人,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趋势;通过生草栽培等措施,提高脐橙病虫害天敌繁殖,减少病虫危害;按每株脐橙1袋释放捕食螨等柑橘害虫天敌,捕食相应害虫;应用太阳能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凤蝶、天牛、潜叶蛾等害虫成虫,采用诱虫黄板、诱虫蓝板控制相应害虫;科学施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选择生物源农药等。

目前,新宁县初步构建了集“监控预警+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于一体的脐橙绿色发展技术体系。通过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该县脐橙主要病虫害防控效果由80%提高到90%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优质果率由75%提高到85%以上,亩均增产300公斤以上,促进了脐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农业绿色发展之路。如今,新宁县已成功创建104个脐橙标准园,绿色防控案例更是被农业农村部大力推介。

在精准服务方面,新宁县精心搭建县乡村三级指导服务体系,成立特色产业开发服务中心,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人才工作站。选派860名技术人员组成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果农。同时,培育2240名新型职业果农,培训6.4万名果农,让参与脐橙产业的每个人都能掌握先进技术。

在统一标准、规范发展上,新宁县全面梳理多年脐橙生产经验,制定出7项详细的技术规程规范,大力推行高标准品改。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项目,让果园土壤更加肥沃健康,完成11020公顷老脐橙园的提质改造,使老果园重焕生机。

全产业链升级,从“论斤卖”到“论个卖”

在湖南山之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呈现出一片忙碌而充满活力的景象。在核心榨汁区,大型设备轰鸣运转,脐橙被卷入其中,一套流程之后,变成了香浓的橙汁。

该公司负责人说:“去年5月,我们公司成功试产了湖南省首条冷藏鲜榨橙汁生产线。这项技术采用低温压榨工艺,不仅能确保橙汁色泽鲜亮、口感纯正,而且营养成分保留率达90%以上。生产线配备了鼓泡清洗机、滚杠拣选机等设备,实现了从清洗、消毒到榨汁的全自动化流程,日处理脐橙量可达300吨。”

新宁县脐橙年产量达70万吨,过去长期依赖鲜果销售,面临价格波动大、储存难等问题。为打破“鲜果独大”的局限,新宁县引进了年处理10万吨脐橙的湖南山之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通过开发橙汁、果酒、精油等高附加值产品,还将果渣转化为有机肥,真正做到了“吃干榨净”。

新宁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山之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精深加工,将10万吨脐橙转化为橙汁、果酒等产品,延长了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30%以上,有效缓解了脐橙集中上市的压力。”

湖南山之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多亏了县委、县政府对我们企业实实在在的帮扶,我们才能这么快搬进标准化厂房,拥有自己的智能化生产线。”

在精深加工方面,新宁县积极落实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帮代办”服务,助力崀山果业等龙头企业完成设备升级,产能大幅提升。同时,支持湖南山之良科技有限公司建成脐橙深加工项目,该项目包含3条生产线,已于2024年10月进行规模生产,达产后年处理脐橙10万吨,产值5.1亿元,后续还规划引入橙皮利用等项目,进一步强链延链。

冷链物流与电商,打通了销售“最后一公里”。

“以前果子摘下来要自己拉着去找买家,遇到不好走的路还要一担一担挑,脐橙收获的季节又喜又愁,现在不一样了,果子还在树上就已经被预订了,基本不愁卖。”果农杨先生开心地说。

新宁县依托“互联网+农业”模式,构建起“田间直播间”“云上果园”等数字化销售平台。全县已建成冷库171座、通风库4689座,冷储能力达15万吨,并依托6个县级电商中心、366个村级服务点,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退役军人陈锡来的合作社通过电商培训,年销量突破100吨,带动62户果农增收。2024年,黄龙商贸物流交易中心投入使用,进一步整合了仓储、物流、金融资源,降低流通成本20%。

此前,新宁脐橙长期受限于传统种植模式和单一的市场渠道,产业发展面临品质不稳、附加值低等瓶颈。近年来,新宁县以“全产业链思维”重塑脐橙产业格局,有效破解了“丰产不丰收”的传统困局。

在农旅融合方面,新宁县也成效显著。湖南山之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我们公司结合崀山5A级景区资源,开发了‘工厂观光—橙汁品鉴—DIY体验’旅游线路,年吸引游客量超5万人次,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营收增长40%。”新宁县培育休闲农庄,打造了3条“百里脐橙连崀山”精品线路,建成21个观光园,拥有592家经营主体,解决了3614人的就业问题,带动5327人致富。

在田园综合体创建中,新宁县按照“山顶植树、山腰挂果、山脚种稻”的模式进行建设。山顶开展绿化并修建亭子,山腰设置采摘园并完善相关设施,山脚种植五彩水稻形成艺术景观。黄龙镇新田村等地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地,构建出产业、生态、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棵棵脐橙树,“橙”就美好生活。从深山果园到世界餐桌,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新宁脐橙的“橙”功之路,印证了“产业兴则乡村兴”的硬道理。如今,该县已形成脐橙种植面积3.3万多公顷,产量70万吨、产值50亿元的产业规模,13个乡镇发展脐橙产业,12.85万人参与种植,受益群众达40万人……脐橙发展走通了属于自己的路,这条路的终点,橙香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