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献方运动中,何傑如医生所献药方。
20世纪50年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曾上演过一场轰轰烈烈的献方运动:党和政府号召民间踊跃捐献秘方、验方、效方,以促进中医的科学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
邵阳作为湘中千年古城,人文底蕴深厚,中医文化更源远流长。1955年,邵阳举行了第一届中医代表会议。以此为起点,邵阳中医界走在全国同行前列,率先开展了献方运动。
今日,在邵阳市档案馆中,有一卷题为《邵阳市第一届中医代表会议文件、名册及秘方》的档案,为七十年后我们回望那场运动,提供了鲜活充实的材料。
从档案可知,邵阳市第一届中医代表会议是为贯彻中央“正确的中医政策”、落实省中医代表会议精神而召开的,时间从1955年4月22日至24日,35名中医作为邵阳全城120余名中医的代表出席会议。会议上,医师们学习了中央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政策,围绕邵阳中医事业发展大计热烈讨论,提出真知灼见。
会上,医师朱经生的发言颇有代表性。他说:“近数十年来,学习中医者斩焉中绝。而原有之中医,强半老眊就死。”他认为,中医的衰落,西医东渐虽然是原因之一,但是中华民国时期偏袒西医的政策也难辞其咎,“当此千钧一发,幸我毛主席英明领导,有‘中医科学化、西医学习中医’之号召……”最后,朱经生还引用了苏轼的诗句“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来表明心迹。
其实,朱经生说出了所有与会医师的心声。因此,会议顺利达成共识:医师们决定“建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把平日利用的验方秘方公开出来”。这也就构成了本册档案的主要内容:一张张泛黄的薄纸,一行行遒劲的墨迹,记录着数百条验方、秘方、效方。邵阳的老医师们或献三五方,或献十余方。献方最多的一位医师叫张详省,他献出的《杂病临症经验秘方》,内有五十四个方子。他表示:“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收集民间秘方,发扬祖国中医文化遗产,满足广大群众的健康要求……所有秘方验方,不敢保守。”
这些药方中,既有常见病的验方,如“普济消毒散”“温胃汤”“养阴清肺汤”等;也有针对疑难杂症的秘方,如“保生丹”“赤金丸”“回生丹”等。既有应对霍乱、时行瘟疫等传染病的应急药方,还有祖传的珍贵方子,如“黄金丹”(据医师李介眉叙述,此乃“我外祖刘公玉珊传授秘方”,珍贵性不言而喻)。
中医历来看重师承授受,往往手持一个秘方便足以开山立派,平时不肯轻易示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万象更新的时代气息中,中医医师们毅然打破师门藩篱,踊跃献出赖以谋生的绝学。正如当时的医生邓云卿所说:“(所献药方)均久经试验,功效卓著……如荷编纂成书,不独云之幸甚,亦广大人民之幸甚。”
放眼全国,献方运动贯穿了整个50年代,广大中医医师贡献了诸多促进医学发展的思路和药理,如从砒霜可治白血病的偏方而衍生的三氧化二砷注射液,由《肘后备急方》一书得到启发而研究成的“青蒿素”,以及如今的“云南白药”等。这一运动推动了中医药的传承与现代化,不仅发挥了促进大众保健的现实意义,其体现的中医医师们悬壶济世的博爱胸襟与奉献国家和人民的大公无私,仍有不朽的精神价值。
(邵阳日报记者 杨吉 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