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月7日,邵阳市第十中学德育副校长刘爱祥分享了他独创的一套德育理念。自2023年到该校担任德育副校长以来,他针对传统德育方式的局限性,提出并实践了这一全新的德育理念。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德育则是培养人的灵魂。为此,他率先在学校推行了学生成长“导师制”,增强师生间的情感联系。让教师成为导师,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导师们通过定期谈心、学业指导和生活关怀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精准、暖心的帮助与支持。
“我们倡导‘课程思政’理念,将德育元素融入各学科教学中,通过历史故事、科学探索、文化艺术等多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刘爱祥说,学校专门开设了德育课程,如《青春与责任》《公民道德教育》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刘爱祥高度重视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邀请专家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搭建起家校共育的桥梁。同时,该校还定期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教学监督和学生活动,让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支持者和参与者,增强家校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支持。
在德育工作中,他倡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精准德育。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和辅导,确保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及时关注和有效干预。此外,“成长导师”制度的实施,更是为学生在学业、心理、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刘爱祥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是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刘爱祥坦言。他积极推动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一次“青春挺膺担当”主题教育活动中,学生们走进社区、走进乡村,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为留守儿童提供陪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展望未来,刘爱祥将继续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