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现场。
邵阳日报讯 (记者 蒋玲慧 通讯员 李文娟 阳媚) “病人室颤,马上准备除颤。”近日,11岁男孩邵辉(化名)因突发心前区不适,被紧急送入市中心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
经检查,邵辉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心源性休克,血压测不出,被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生命危在旦夕。面对这一紧急情况,PICU团队迅速启动急救流程:立刻实施心脏按压,进行除颤操作,完成气管插管,并使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压稳定。同时,即刻启动与心血管内科、血管介入、影像、超声等多学科的MDT紧急会诊。不仅如此,团队还紧急与湖南省儿童医院的重症专家取得联系。经详细沟通和评估后,两院决定联合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全力为邵辉争取生存的希望。
在省儿童医院专家团队的精心指导下,两院紧密协作,首先对邵辉的血管条件、凝血功能及脏器功能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完成了备血和预充等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专家团队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置管方案。随后,在超声引导下,团队精准实施了颈内动脉和股静脉穿刺置管操作。随着ECMO的成功运转,邵辉的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面色明显好转,血乳酸水平显著下降,血管活性药物也逐步减停。
在ECMO运行期间,PICU团队密切监测抗凝参数、内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血流量,并严格预防感染发生。经过团队的精心救治,患者心脏功能逐步恢复,最终顺利撤机,并转入普通病房接受后续康复治疗。目前,邵辉的恢复情况良好,治疗效果显著。
“这是市中心医院PICU与省儿童医院联合开展ECMO技术成功救治的第二例暴发性心肌炎。”市中心医院儿科医学中心主任彭小铜介绍,“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脏疾病中最危重的类型,往往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如发热、乏力、头晕等,但可能在数小时内迅速恶化,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早期未及时识别和治疗,死亡率可高达50%至80%。体外膜肺氧合是一种高级生命支持技术,通过体外循环系统替代或辅助患者的心肺功能,为严重心肺衰竭患者争取治疗时间。其核心原理是将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人工膜肺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后,再将富氧血液输回体内,从而维持全身器官的氧供,该项技术可将暴发性心肌炎的死亡率降低到15%至30%。”